征地信息公開的主體是什么?
國土資源部透露,國土資源部下發通知要求,在征地工作中,要嚴格執行征地審批前“告知、確認、聽證”和審批后“兩公告一登記”的程序,并及時披露通過多種有效途徑獲取征地信息,方便公眾查詢,有效保護征地農民的知情權。據介紹,國土資源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市縣征地信息公開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主要針對當前征地信息公開工作的重點和薄弱環節。按照通知要求,進一步落實市、縣兩級征地信息公開責任,細化工作要求,加強宣傳,保障農民知情權。
針對當前基層征地信息公開存在的內容不全、公開行為不規范、公開程序不健全、公開信息不方便、不及時等問題,通知強調了市縣征地信息公開的主體責任。通知指出,按照“誰制定、誰公開”、“就近、便民”的原則,市縣政府是征地實施和征地信息公開的主體,在征地信息公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通知要求,省國土資源廳要引導各市縣履行職責,努力使征地信息從基層管理層合法、全面、準確公開,引導各市縣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為群眾獲取征地信息創造便利條件的工具。市、縣政府在政府門戶網站或國土資源部門網站設立“征地信息”欄目,公開征地信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依法建立征地信息公開查詢平臺應用程序。
按照“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通知將包括用地審批文件、征地通知書以及履行征地預審批程序的相關證明材料,“一本四方案”(建設用地項目報送規范、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供地方案),征地審批后,將征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納入主動公開范圍,進一步加大了主動公開征地信息的力度。土地征收關系到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沖突與平衡,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我國土地征收程序還存在諸多缺陷,亟待改革和完善。土地征收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權限,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的法律行為,對依法被征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給予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土地征收是2004年憲法修改后的一個新名詞。一些文件和報告往往混淆了“土地征用”和“土地征用”兩個概念。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們在實踐中認識模糊。他們認為兩者沒有實質性的區別,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事實上,它們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是為了公共利益,都要經過法律程序,都要依法得到補償。不同的是,征收的法律后果是土地所有權的變更,由農民集體所有制變更為國家所有制;征收的法律后果只是使用權的變更,土地所有權仍然屬于農民集體所有,而征地條件結束后,應將土地返還給農民集體。簡言之,涉及土地所有權變動的是征收;不涉及土地所有權變動的是征收。
以上是《土地征收信息公開》小編主體相關知識的具體介紹律師網. 我們也知道,土地征用的信息也會相應披露。如果您在這方面有任何其他相關問題,歡迎您咨詢公司的相關法律顧問律師網任何時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損害責任認定只適用哪些情形
2021-02-23打擊危害公共衛生罪的主體是什么
2020-12-06拆遷返還的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1同居關系財產分割等糾紛可起訴
2020-11-14商標糾紛能進行法院調解嗎
2021-02-11繼承的方式有哪幾種
2021-02-15什么情況下房屋能夠回購
2021-02-20老板不批試用期離職怎么辦
2021-03-17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含有死亡給付的綜合性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認定
2020-12-20城鎮居民醫遼保險可以在網上交嗎
2021-01-07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有哪些
2021-03-04損失補償原則有哪些
2021-01-30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20-12-09專家揭秘保險公司理賠陷阱
2020-12-29簽訂承包協議算勞動合同嗎
2021-03-25土地轉讓協議究竟有沒有效
2021-03-10違建房屋是否能獲得拆遷補償
2021-03-24拆遷房的房產證怎樣改名
2021-02-20拆遷安置房產證辦理費用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