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確保建設工程順利進行,國家從不同方面對房屋拆遷作出了具體規定。但是,由于法律法規中的規定比較分散,房屋拆遷的法律程序概括如下:一、取得建設項目批準文件,建設項目必須取得建設用地所在地政府規劃委員會的批準文件和合法的建設許可。二是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用地單位應當持建設項目批準文件到當地政府規劃局或者規劃辦公室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審批和頒發手續。三是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批準文件。
土地使用單位辦理前兩批審批后,向當地國土資源局申請國有土地使用權審批文件。國土資源局經審查認為土地使用權符合國家有關政策,將下發國有土地批準文件。四是制定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拆遷人應當調查核實計劃拆遷范圍內被拆遷戶的建筑物、構筑物、居住人口、地理環境和經濟狀況,全面掌握具體情況,分析拆遷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趨勢,認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拆除方法,確定拆除期限。(5) 拆遷人開立拆遷資金專用賬戶,必須在專業銀行開立拆遷資金專用賬戶,并根據拆遷工作需要足額繳存拆遷資金。取得上述條件后,拆遷人應持有關部門的批準文件到當地房地產管理局或建設局申請拆遷許可證,取得拆遷許可證后方可實施拆遷。拆遷許可證簽發單位與拆遷許可證同時簽發拆遷通知書。通知內容包括:被拆遷人姓名、拆遷實施單位、拆遷范圍、拆遷期限、搬遷日期等。拆遷公告發布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下列活動:(一)新建、改建、改建、改建、改建、改建、改建、改建、改建等,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擴建、改建;(二)房屋買賣、交換、贈與、出租、抵押、財產分析、出租戶掛牌;(三)改變房屋、土地用途;(四)企業工商登記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法人登記。9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拆遷公告發布后,拆遷人應當按照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的規定,與被拆遷人協商拆遷期間的補償安置事宜,簽署一份書面協議。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依法簽訂后具有法律效力,各方應當履行。拆遷人應當按照約定對被拆遷人和房屋承租人進行補償安置,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應當在約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搬遷后,被拆遷人應當在批準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內及時實施拆遷。強制拆遷在規定的拆遷期限內,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未就拆遷補償安置達成協議的,拆遷人將通過法定程序強制拆除被拆遷房屋。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確定征地補償分配方案
2021-02-23原產地標記權屬于知識產權嗎
2020-12-10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合同債權質押制度具有哪些法律效應
2021-03-22贈與合同是雙務合同還是單務合同
2020-11-18贍養老人能否以提供住房為準
2020-12-09國外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2-05財產險是怎樣收費的
2021-02-14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失業保險調劑金是什么
2021-02-25無交通事故現場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2-09保險公司拒賠污染損失合理嗎
2021-01-13交警隊和保險公司對事故認定不一樣怎么辦
2021-03-09保險金額確定和保險費的計算
2020-11-09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16新土地法規定每一畝地多少錢
2020-11-10政府拆遷文件時效多久
2020-12-11商鋪拆遷補償如何談個好價錢,談判技巧原則有哪些
2020-11-27高鐵拆遷的補償方式有幾種
2021-01-20遇上拆遷沒有宅基地證怎么補償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