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經出讓人同意,土地使用者改變土地用途的,屬于違約,土地出讓人可以解除合同。土地使用者需要變更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的,應當征得出讓人同意,并經土地管理部門、城市規劃部門批準,按照本章有關規定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并登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承包人不得單方解除土地經營權轉讓合同,但受讓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擅自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2) 連續兩年以上棄田的;(三)造成土地嚴重破壞或者嚴重破壞土地生態環境的;(四)其他嚴重違約行為。第二,合同終止的法定條件(一)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可能使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不能按時履行,使合同失去意義。如果供應商a公司(生產企業)的生產線因自然災害而完全損壞,則合同不能履行。(2) 在履行期屆滿前,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債務的。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前明示或默示的違約行為稱為預期違約。所謂明示預期違約,是指債務人以通知或者聲明的方式表明到期不履行合同。所謂默示預期違約,是指債務人在合同到期時表示不履行合同的行為。例如,債務人將唯一標的物出售給第三人,第三人善意取得標的物所有權。此時,預期違約方無法履行到期的合同。這是默示違約。(3) 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義務,經催告在合理期限內不履行的。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在履行期限屆滿后不履行義務。債務人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不履行合同的,債權人有權單方解除合同的,可以通知債務人解除合同。履約要求是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的通知。合理期限是指給予債務人必要的時間準備履行。合理期限的長短,應當根據合同的具體情況確定。(4) 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義務或者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當事人遲延履行合同或者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構成根本違約。此時,無需辦理催告手續。違約方在違約方履行合同期間屆滿時,可以通知對方解除合同。(5) 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這是一個籠統的規定,它不僅指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還包括其他法律的規定。未經出讓人同意,土地使用者改變土地用途的,屬于違約,土地出讓人可以解除合同。如果你需要法律幫助,你可以去律霸咨詢。律霸有一位專業律師為你解答。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解除合同怎么進行司法認定
2021-01-12行政處罰時違反一個法律多條如何處罰
2021-02-02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物品借條的標準格式
2021-02-16治安拘留可以去探望嗎
2020-12-06扣押商品車是否構成刑事犯罪
2020-12-21法院解凍銀行賬戶需要多長時間
2021-01-07交叉要約能否直接成立合同
2021-01-10失信人員名單多久撤銷
2021-01-13輕微傷可以自訴嗎
2021-02-03國家允許房地產開發資質轉讓嗎
2021-02-11上傳侵權的網絡視頻由誰擔責
2020-11-21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意外險報銷的流程是什么樣的,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9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強險投保人提供哪些材料
2021-02-28怎樣解決保險公司實際償付能力低于規定標準的問題
2021-03-14什么是保險人?
2020-12-23原位癌的責任免除有哪些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