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擔保人?保證人是指接受主債務人的委托,為債權人提供擔保,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代表債務人承擔債務履行或者賠償損失的人。第二,誰不能做擔保人。如果主債務人同時是擔保人,則意味著責任財產沒有增加,但主債務人仍以其一般財產作為一般擔保,擔保目的失效。因此,主債務人不得同時作為保證人。一般來說,國家機關不應該是擔保人。國家機關法人是具有政治權力性質的公共法人。除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一般不允許擔任擔保人。我國《擔保法》第八條規定:“國家機關不得作為擔保人,但經國務院批準,利用外國政府或者國際經濟組織貸款進行再融資的除外。”。其立法依據是:國家機關屬于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機構,不具有直接從事經濟活動的職能。其活動經費來源于國家預算撥款,保障行為是一種經濟行為。因此,國家機關不能成為保證人。如果允許國家機關從事經濟活動,用國家預算撥款為他人還債,不僅擾亂國家經濟秩序,而且影響國家機關管理職能的行使。
3。公司不得作為個人債務的擔保人。對于公司作為擔保人,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有一定的限制。臺灣《公司法》規定,除擔保業務外,公司不得為擔保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司不得為個人債務提供擔保。董事、經理以公司財產為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的,該擔保對公司不產生影響,由董事、經理承擔。
4。法人的分支機構和職能部門不得作為保證人。法人的分支機構和職能部門是法人的組成部分。不具備獨立主體資格,只能在法人授權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因此,我國《擔保法》第十條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和職能部門不得為擔保人”企業法人分支機構經法人書面授權的,可以在授權范圍內提供擔保。這種擔保實際上是一種代理行為。
5。公益性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不得作為擔保人。由于擔保人財產風險較大,這些單位從事的是公益性活動,不是以經營活動為主要目的,擔保行為屬于經營活動,這些單位的活動經費主要來自國家預算或捐贈。當然,它不具備從事擔保的能力。因此,出于維護社會公益的目的,我國《擔保法》將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排除在擔保人之外。《擔保法》第九條規定,“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公益性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不得為擔保人。”。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20-11-07調崗降薪如何處理
2021-02-26產品一樣商標不一樣算侵權嗎
2021-01-02長期虛報工資一般如何處罰
2020-12-19離婚訴訟的二審程序
2021-03-052020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3-02有關收養孩子條件和手續是什么 ,收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22無證遺產房產怎樣保全
2020-12-12央行新規,發微信紅包須證明"你是你"
2020-11-18如何審核勞動合同,審核勞動合同要點是什么
2021-02-15勞動糾紛調解找誰
2020-12-16如何選擇境外旅游保險
2021-01-21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3-09車禍受害人對保險公司賠償不服該如何處理
2020-12-19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死亡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2-14哪些人能申領失業人員養老保險
2020-12-03被車撞了出院再入院保險公司會報嗎
2020-12-29如何改變觀念提升網絡保險品牌
2021-01-24保險期限內不予以賠償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