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借名購房”在實際履行過程中的法律關系及可能發生的權屬糾紛,除借款人與借款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外,還可能涉及與第三人(配偶、繼承人或善意受讓人)的法律關系,雙方債權人),容易引起糾紛和一些法律問題。(一)登記所有人不承認以自己名義購房的事實,引發權屬糾紛。
現實中,房價飛漲往往讓戶主后悔不該借機。在利益的誘惑下,既然所有權是以自己的名義登記的,何必給別人呢。這種情況涉及實際買受人與登記所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2)第三人對有爭議的財產所有權提出異議的最常見案件是離婚案件和繼承案件。離婚時,登記購房人的配偶會以共有財產的名義要求分割爭議財產;或者登記所有人死亡時,繼承人對借名事宜不理解,不承認借名事實,認為自己有繼承權財產的所有權。(三)不動產被登記所有人處罰或者被法院強制執行在現實中,有兩種情形可能導致不動產違背買受人的意愿轉讓給他人。第一種情況是,登記的買受人擅自處分財產。登記所有人利用登記的公信力使他人相信他是房屋所有人,并處分房屋,包括轉讓或抵押。二是法院對財產的強制執行。登記買受人有債務不能清償的,可以由法院查封甚至拍賣。二是借名購房行為法律效力的判斷。《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或者公共利益。正常情況下,具有購房能力的人多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房屋價值巨大,一般不會出現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因此,判斷冒名購房行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關鍵在于其是否觸犯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1)借名購房行為是有效的
如果不存在惡意規避法律、政策的行為,且不會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的,這種借名購房行為應視為有效。有兩種情況:一是借用姓名的行為從頭到尾都不違法。事實上,購房者本身是有資格購房的,但由于某種原因,他們借用了別人的名義。比如,為了避免日后過戶手續繁瑣,父母直接以子女的名義購房。二是消除初始非法借名后的非法狀態。事實上,購房者本身并不具備購房資格,但隨著法律政策的修改或廢止或自身條件的改變,他們才具備購房資格。惡意規避法律、政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視為無效。比如,沒有資格購買經濟適用房的行為。這種合同如果生效,就會侵害符合條件的人的利益,違背政府推出保障性住房的初衷。
通過對借名購房效力相關法律規定的了解,我們可以知道,并非所有借名購房都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你買房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相關法律和政策,那么你的行為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我們建議您不要因為規避相關政策而冒用自己的名義買房。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咨詢我們的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故賠償達不成協議怎么辦
2021-02-20土地補償方案及程序
2020-12-22土地抵押貸款到期已還檔案是否可以銷毀
2021-01-05集體商標與證明商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2抵押
2021-03-17反擔保解除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08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9爺爺奶奶有探望權嗎
2021-03-01寡婦享有婚姻自由權利嗎,寡婦能再結婚被阻怎么辦
2020-12-12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有效還是無效要如何確認
2021-01-23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工會委員能否無故解除合同
2021-02-14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2020-12-15勞務外包是同工同酬嗎
2020-12-22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簽訂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應掌握哪些知識
2020-12-10簡述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什么
2021-03-12按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真實意思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2保險受到欺詐如何維權
2021-01-24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哪些變更事應報中國保監會批準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