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土地與土地上建筑物的關系,現代民法有兩種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立法模式認為土地與建筑物是一回事,建筑物是土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民法典》第94條規定,附著在土地上的物品,特別是建筑物和未與土地分離的產品,是土地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土地和地上物體沒有單獨登記轉讓,造成權利主體不一致。以日本為代表的立法模式認為,建筑物和土地是兩個獨立的不動產。中國臺灣也是如此。因為土地和房屋在法律上屬于不同的東西,但實際上它們是不能分開的。建筑物必須附在一定的土地上。當土地和房屋的所有權不屬于一人時,只能通過地上權關系來處理,即通過土地所有人為建筑物所有人設定地上權的方式來解決建筑物的占地問題。中國大陸所采用的民法模式與中國大陸、日本和中國大陸臺灣所采用的民法模式相同。它堅持認為土地和土地屬于不同的財產。因為我國堅持土地公有制,但住房一直是私有財產,土地與住房分離具有歷史合理性。在土地公有制不可動搖的前提下,堅持房地分開,對于實現房屋流轉,維護房屋所有人的合法權益,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隨著住房和土地的分開登記,土地和住房的分離日益加強。中國立法的原因尚不清楚。主要目的是促進司法。一般來說,土地和房屋在性質上是不可區分的,因此當權利人將土地使用權或者房屋所有權轉讓或者抵押時,司法機關最容易將其一并轉讓或者抵押。不過,這種簡單的做法恐怕有幾個原因:
1)。當時立法者乃至整個學術界對地上權制度缺乏深入的研究。1990年《城市土地使用權流轉暫行條例》頒布實施時,我國土地使用權剛剛開始有限程度的流轉。民法學的研究非常膚淺,法律上的土地使用權設計之精巧,是大多數人聞所未聞的。中國實行土地公有制,不實行土地私有制。私人住宅是在土地使用權(類似于傳統的土地使用權)的基礎上建造的,土地使用權期限相對較短。如果將土地使用權或土地使用權設定在土地使用權上,恐怕成本太高,理論上有很多困難。當時的土地使用權制度主要解決土地有償使用問題,限制了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土地使用權轉讓導致的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分屬不同主體的情況尚未進入立法者的視野。因此,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簡單而統一的房地產綜合抵押實踐是最方便的。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反擔保抵押物能否辦理注銷手續
2021-01-24離婚后可以終止探視小孩嗎
2021-01-04擔保合同在主合同一年前有效嗎
2021-02-13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夫妻唯一住房能執行嗎
2021-01-26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關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提示的公告
2020-12-18事故第三者可否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2021-03-06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青島交通死亡保險公司賠付標準
2020-12-17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有哪些
2021-02-23保險法上的近因原則是怎樣的
2020-11-24裝飾工程承包合同書
2021-03-26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哪些權利
2021-03-01承包林地需要辦理什么證
2021-01-02集體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11拆遷后無法安置房屋該怎么賠償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