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公款罪與非罪的界限
一般而言,下列行為屬于構成挪用公款罪的行為:
1、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工作人和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
2、國有公司、企業或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
3、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
4、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行為。
(二)挪用公款罪既遂與未遂的界定
挪用公款罪的未遂問題,包括兩種情形:
1、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雖其已著手實施挪用公款犯罪行為,但尚未能將公款挪出。對此,一般不作為犯罪處理。
2、行為人已將公款挪出,但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尚未使用,這種挪而未用的行為,實際上已經侵害公款的所有權,因此,應比照挪用公款罪既遂從輕或減輕處罰。
(三)挪用公款與拆借資金的界限
拆借資金與挪用公款,作為兩種對公款的處置方式,在認定兩者的界限時,應把握以下幾點:
1、概念上的區別。前者是指銀行或企業之間相互融通短期資金的一種借貸的行為方式,是一種合法行為;而后者是將原定用于某方面的公款移作他用的行為,它侵犯了公共財產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權。
2、行為方式上的區別。前者是建立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是經有權出借的人同意,并通過合法手續,如拆借協議、貸款合同,這是民事法律關系上的債權關系;而后者是行為人利用其職務上的便利,私自將公款挪用,使國家或集體對公款失去控制,具有行為上的隱蔽性和手段上的違法性。
3、社會危害性上的區別。前者是一種融通資金的行為,它為解決公司、企業生產、流通資金暫時短缺起積極作用。如違反有關規定則是一種違規違紀行為;而后者侵犯了公共財產所有權中的占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干擾和破壞了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健康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辦法有哪些
2021-01-18公證催收債權能否中斷訴訟時效
2021-01-30實現留置權后需抵扣費用嗎
2021-01-0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怎樣能撇清婚內債務
2021-03-11婚前貸款買房屬于共同財產嗎
2021-03-08對己不利事實保持沉默視為承認嗎
2020-12-29申請回避是指什么
2020-11-14精神出軌的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1-02-22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提高注冊資本嗎
2021-03-13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投保人如果體檢不合格保費會退回來嗎
2021-01-23沒在現場報案保險公司需不需要理賠
2021-02-23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
2020-12-17疲勞駕駛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1-24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有哪些
2021-02-23房屋建筑施工承包合同
2021-01-25什么是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