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7年6月10日,李某與劉某共同簽訂了一個以李某為買方、劉某為賣方的水產品的買賣合同,合同中約定該買賣合同經雙方簽字后生效。但是在合同的第十六條又約定,買方在預付5萬元定金后合同生效。
2007年6月11日,李某向劉某預付了5萬元定金,但是雙方沒有在合同上簽字。后劉某因他人出價更高而將產品賣給了他人,沒有按照合同的約定向李某供應貨物,李某要求劉某按照合同約定的違約條款賠償他的損失。劉某以合同未成立為由只同意返還5萬元定金而拒絕賠償。雙方一直協商未果,李某遂訴至法院。
分歧
合同中約定的生效條款出現沖突,合同的效力應如何認定?
對于該案,出現了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雙方未在合同上簽字,按照約定,該合同未成立,劉某收受的該五萬元應予以返還;對于李某的損失,無需按照合同的違約條款予以賠償。
第二種意見認為,買方支付了5萬元定金,賣方收受了定金,符合雙方約定的合同生效條件。雙方的買賣合同已經成立并生效。劉某沒有履行合同義務,應承擔違約責任。
管析
筆者同意第一種意見。定金是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的,為保證合同的履行,由一方預先向對方給付的一定數量的貨幣或者其他代替物。是債權的一種擔保形式。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按照一般的交易習慣,書面合同中如沒有附條件或期限的,合同自雙方簽字時生效。
該案中,李某與劉某簽訂買賣合同,雙方約定簽字生效。但雙方沒有在合同上簽字,該買賣合同沒有成立。但劉某在收受了劉某的5萬元定金之后,又將貨物賣于他人,違反了法律所保護的誠實信用原則,侵害了合同相對人對合同履行的可期待利益,應承擔合同締約過失責任。劉某除要返還5萬元定金以外,還要承擔李某因相信合同會有效成立而付出的費用或者直接財產的減少的信賴利益損失。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介紹的“約定的生效條款沖突應如何認定”的法律知識。遇到此類問題,請你認真閱讀以上內容。那么希望以上律霸網小編為你提供的答案能夠解決你的問題。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你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人遺產子女怎么分割
2020-12-15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金的規定
2021-03-02醫療事故賠償協議書
2021-02-06協議離婚可是男方不付孩子的撫養費怎么辦
2020-11-20申請人評殘情況公示期限
2021-01-12父母去世房產繼承有期限嗎
2021-03-23合同中是否需要約定稅率
2020-11-20合同糾紛公司沒有錢怎么辦
2021-03-19政府回購房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2公司規章是否必要
2021-02-03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合同能與新公司簽合同嗎
2021-02-12哺乳期不同意調崗要如何處理
2021-03-04私人老板欠工資如何要
2020-12-16飛機延誤兩小時怎么賠
2021-02-04人身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1-01-21人身保險的原則具體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4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法有什么規定
2020-12-22可以取消外資保險公司高管終身在中國任職資格的情形
2020-12-12車禍后保險金怎么申請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