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10個家庭中就有3個存在家庭暴力,婦女、兒童和老人是其中的主要受害者。但在我國,反家庭暴力立法卻一直未納入人大立法規劃。這一現狀在此次全國“兩會”上將成為熱點,并可能取得實質進展。昨天,中國法學會首次在京公布了《家庭暴力防治法》(專家建議稿),建立家庭暴力庇護場所、向家庭暴力受害人簽發保護令等一系列反家暴新舉措亮相。記者獲悉,討論后的專家建議稿將通過兩會委員、代表向本次“兩會”提交,建議將反家暴立法納入人大立法規劃。
亮點1:
政府應建庇護地
施暴人可強制矯治3個月
建議稿規定,縣、市人民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或指定家庭暴力庇護場所,為受害人提供庇護和救濟。
家庭暴力庇護場所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侵入。同時,公安機關可對家庭暴力施暴人采取強制矯治措施,期限為1~3個月。
亮點2:
老公打老婆
法院可發民事保護令
為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受害人安全,法院可依法作出要求家庭暴力施暴人完成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實施一定行為的命令。比如,禁止施暴人進入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工作、學習等活動地點利用電話、信件、網絡等方式騷擾受害人,責令施暴人遷出家暴受害人的住所等。
亮點3:
提出“受虐婦女綜合征”概念
受虐婦女綜合征是指婦女長期受丈夫或男友虐待的婦女表現出的一種不能主動終止暴力的特殊行為模式,即處于被動、順從、無助的心理癱瘓狀態。受害人長期得不到救助,一旦被激怒,“以暴制暴”就會觸犯刑法。建議稿認為應該綜合考慮犯罪發生的前因,受虐婦女綜合征可以作為減輕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事實情節和證據。
[委員建議]
發現家暴受害人
醫生應識別報警
家庭暴力一直被視為“家庭私事”,外人不愿介入。不少婦女遭受了家暴會因各種原因不去求助公安、社區或婦聯組織而僅去醫院治傷,醫療機構則應成為對受害婦女提供援助的第一個場所。昨天記者獲悉,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尉*民將在全國“兩會”期間,向衛生部建議在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對家庭暴力受害人進行識別與救助。
(本文來源:成都商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傷亡的交通肇事如何處理
2021-01-072020年最新死緩最少服刑多少年
2020-12-22婚前隱瞞債務是詐騙嗎
2020-11-26開庭后調解成功的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1火化證是否屬于死亡證明
2020-12-08先予執行要多久能下來
2021-01-09仲裁條款向第三人擴張與合同相對性的沖突是什么
2021-01-22工傷復議期過不能申請行政訴訟嗎
2020-12-06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能代表業主起訴嗎
2020-11-24房產己給贈與稅出售還付所得稅嗎
2021-02-18什么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1-01-07患病職工合同期已滿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嗎
2020-11-17單位給員工調崗應該怎么做
2021-01-23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保險公司監督檢查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2021-01-23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2-12公眾責任險缺失 誰來為商家“保險”?
2020-12-02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會被公布嗎
2021-03-14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以是同一人嗎
2020-12-12購買婚嫁保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