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外號是侵犯了姓名權嗎?
給人起外號不存在侵犯姓名權的構成要件,所以不算是侵犯姓名權。但如果外號有侮辱性質的,是損害名譽權,可以進行維權。姓名使用權是自然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或不使用自己姓名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權利。例如,作者在發表自己的作品時,有權決定署名或不署名;可以決定署戶籍登記中的姓名或署筆名。
但是,權利人的這種自由受到法律的限制,如法律對使用正式姓名有特殊要求的,應遵守法律的規定。例如,在進行房屋產權登記時,必須使用自己的正式姓名;再如,依有關規定存款人到銀行存款必須使用正式姓名。在法律規定應使用正式姓名的情況下,權利人不能使用正式姓名之外的姓名。
二、侵犯姓名權處理情況有哪些?
1、侵害行為
根據《民法通則》第99條的規定,侵害姓名權的行為一般由作為的方式構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見的行為就是干涉、盜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和變更自己的姓名。
(2)盜用他人姓名。
未經權利主體的同意或授權,擅自以權利主體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或從事不利于權利主體、不利于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即是盜用他人姓名的行為。
(3)假冒姓名。
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頂替、冒充他人姓名進行活動。
2、行為人的過錯
侵害姓名權的行為,應以行為人主觀上的故意為要件。行為人故意的情況下,其行為構成侵害他人姓名權,如果行為人因過失而將他人的名字弄錯,不應認定為侵害姓名權。在實踐中,我們一概以故意實施的行為即構成侵犯姓名權,過失則不構成侵害姓名權,在侵害姓名權的訴訟中,原告只要證明被告實施了侵權行為,就可以推定被告有過錯,而被告是否存在過錯,則要由被告自己舉證加以證明。
3、損害后果
侵害行為人只要實施了盜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故意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為,就可以認定已經造成了損害后果,受害人列出其他特別的損害事實,即可主張權利。
4、侵害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侵害姓名權的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與一般侵權行為民事責任構成要件中的因果關系并無實質差別,但是由于侵害姓名權的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合而為一,受害人只要證明其姓名權受到侵害即可,無須證明損害后果的存在。
以上就是侵犯姓名權的具體情況,相關情況的認定是基于實際的侵權事實而定的,只要存在相關侵權事實的,就是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而對于起外號的行為,并不能說明存在違法行為的,所以是無法直接認定為侵犯姓名權的。
姓名權立法解釋是怎樣的
姓名權和名稱權有哪些區別
侵犯名譽權律師函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拆遷中請律師的好處有哪些
2021-03-01商標權轉讓程序是怎樣的,要多少錢
2020-12-24船舶留置權的留置物的修理費歸誰
2021-01-13結賬前產品問題拒絕付款可以向消協投訴嗎
2021-02-03解決民事糾紛有幾條途徑
2020-12-30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在沒有合同的情況下工傷應該如何賠償
2020-11-25網簽的房屋可以保全嗎
2020-12-20什么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1-01-07什么情況可以適用勞務合同
2021-01-09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懷孕被裁員公司如何補償標準
2021-02-21關于拖欠工資和調崗事宜征詢
2021-01-16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學生幼兒意外傷害保險有哪些規定
2020-11-25有關產品質量責任保險的爭議處理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4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國外飛機延誤賠償是怎么樣的
2021-03-09去瑞士旅游買保險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