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受侵害的衡量標準是怎樣的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情節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等而使損害后果發生。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二、侵害名譽權的責任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綜上所述,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并且給當事人造成了損害,那么就已經達到了立案的標準,法院會根據實際造成的情況來進行判決,具體的對受害者的賠償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考慮的,而行為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處罰。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侵犯名譽權起訴狀格式
侵害名譽權賠償多少錢,侵犯名譽權怎么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能扣員工多少工資,能全扣嗎
2021-03-16債務人失蹤后怎么討回債務
2020-11-12版權費用糾紛是怎樣的
2020-11-10監察機關是否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0-11-26學車引發車禍,賠償責任該由誰承擔
2021-01-10交通事故理賠流程
2020-12-22探視權怎么行使,一方不履行協助實現探視權怎么辦
2021-01-15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1-03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如何合法辭退員工
2020-11-08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2-034s店涉嫌欺詐怎么索賠
2021-02-06超額投保出險后如何理賠
2021-01-07對方酒后駕駛保險公司會不會賠付
2021-02-06怎么知道單位有沒有交保險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