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阿姨拿到近30萬元的動遷安置款,外甥女吳某以自己戶口也在動遷屋內為由,起訴到法院要求得到補償款人民幣6萬元。日前,靜安區法院一審判決,對吳某的請求不予支持。
1996年,吳某在石門二路的住房動遷,她隨父母作了動遷安置。但為方便讀書,吳某外婆(現已去世)同意吳某的戶口遷至慈溪路某號,并允許其居住至初中畢業。2003年,慈溪路開始動遷,吳某阿姨張女士居住的房屋被劃入動遷范圍。同年5月20日,張女士與拆遷人簽訂《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并選擇了貨幣安置方式。拆遷單位考慮到張女士家的特殊困難,采取“友情操作”方式,張女士最后實得安置款29萬余元。拆遷人于同年6月11日向張女士發放了安置款,安置款發放單上有吳某名字。同年8月18日,外甥女吳某告到法院,認為屋內戶口本上有自己名字,在拆遷單位“友情操作”中獲得補償十萬余元,據此,提出張女士應支付她拆遷補償款6萬元。張女士稱,外甥女吳某在原居住地已享受過動遷補償,她戶口是借讀時報入的,拆遷單位在動遷時就講明按政策,吳某沒有安置補償份額。
審理中,法院向拆遷單位調查得知,當初張女士選擇貨幣安置方式,拆遷單位考慮到張女士原住房情況及其多年下崗等因素,采取了“友情操作”,使張女士得到較多的拆遷補償款。因吳某在原居住地動遷時已分過房,根據政策這次動遷她不該算作被安置人員。安置款發放單上有吳某的名字,只不過是因為她戶口在屋內,不是補償的考慮因素。吳某對法院調查筆錄無異議,但仍要求張女士給付拆遷補償款。張女士堅持認為動遷組動遷時已講清吳某不是動遷安置對象,但提出,如吳某承認自己不是動遷安置對象,考慮到親戚關系,同意付給吳某最多1萬元。因雙方各執已見,法院調解不成。
法院認為,在房屋拆遷時,張女士以戶主身份與拆遷人簽訂貨幣安置協議,領取了根據原房屋狀況和“友情操作”獲得的拆遷補償款近30萬元。吳某以安置款發放單中有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分得補償款為由要求6萬元。盡管吳某戶口在被拆遷房屋內,但的確不是房屋同住人,且吳某也沒有證據證明自己是被安置對象之一而可以分得安置款,法院據此作出不予支持的一審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者不同意調崗降薪該如何
2021-03-12股東不配合公司如何分立
2021-03-06單位惡意不接受仲裁裁決書怎么辦
2020-11-27什么是瀆職侵權罪
2021-02-14什么情況下格式合同無效
2021-02-20租房怎么防中介風險
2020-12-17勞動合同終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3湖南省疫情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2021-02-13簽訂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應掌握哪些知識
2020-12-10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保險合同成立
2020-11-23同等責任定損需要雙方保險都在嗎
2021-03-09保險合同包含哪些內容
2020-11-08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保險公司變更事項必須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嗎
2020-11-14保險收展員的主要職責
2021-02-07山林的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2021-03-16土地出讓合同沒有時間合同有效嗎
2020-12-16土地轉讓收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3合作社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