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條件
破產宣告的實質條件
破產是市場經濟的一種機制,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社會現象和法律現象,在債務人經營活動失敗的情況下,為公正地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就必須完善相應的社會救濟制度,即破產制度。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迅速,經濟主體是多元化的趨勢。頒布于80年代計劃經濟時期的《企業破產法(試行)》僅適用于國有企業,而《民事訴訟法》中有關破產的規定又過于簡單,實踐中對非全民所有制企業破產宣告的實質條件在認識和理解上又各有差異,有關標準界定不明確,操作失去規范性。致債務人利用破產逃避債務的現象層出不窮,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還債的,又因舉證困難等而又寥寥無幾。在保障市場經濟秩序中起重要維系作用的信用關系即債務關系,無法得到正常實現。不僅嚴重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也使社會經濟秩序受到了破壞。
《民事訴訟法》第199條規定:“企業法人因嚴重虧損,無力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債務人破產還債,債務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破產還債。”這一規定將破產的界限限定為“嚴重虧損,無力清償到期債務。”但“虧損”一詞是經濟概念,不是法律概念。現實社會中,企業虧損的原因是多樣的、復雜的。同時,一個企業虧損也并非代表其喪失信用,債務關系無法維系。概念的混亂造成實踐中往往把“嚴重虧損”直接理解為“資不抵債”(以往在對破產制度的宣傳上也是如此)。“資不抵債”雖是破產的原因但絕非唯一的、必然的原因。
破產是“指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不足以抵償其債務或債務人無能力清償到期債務的一種事實上和法律上的狀態”(甘*忠《企業與公司法學》)。事實上的狀態就必須是客觀狀況,不依債權人或債務人的主觀認識而定;法律上的狀態即事實上的狀態必須通過法院的司法裁決予以法律確認。因此,破產宣告是人民法院依當事人的申請,根據債務人的財產狀況和法律的規定,裁定債務人破產以清償債務的訴訟活動。要確認債務人是否宣告破產,應著眼于這種狀態能否使正常的債務關系得以維系,不能維系則應通過破產還債將債務消滅。要衡量債務關系能否維系,就要充分認識破產宣告的實質條件:
一、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
如前所述,債務人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但并非就失去信用,失去清償債務的能力。如世界著名的**可樂公司曾宣稱:其在世界各地的工廠都被燒毀,仍有銀行愿為其提供貸款,這就是信用的作用。同時,“企業是一種把土地、資本、勞力、管理、技術等生產要素集合起來的組織”(甘*忠《企業與公司法學》)其資產也并非體現在動產(機器、設備等)和不動產(廠房等)、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上。為適應經濟的發展,現代公司法上對出資形態的規定越來越寬泛。特許物權(有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采礦權等),可轉讓的技術均可以作為出資,顯然可作為出資同樣可以在破產程序中以其進行清償。因此,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應當是不能以財產、信用或其他能力等任何方法清償債務。
二、債務人不能清償的債務必須是已到清償期限的
破產以債務人不能清償為前提,不能清償以債務到期為條件。關于這一點《民事訴訟法》及有關司法解釋已明確規定。所要注意的是:首先到期債務應是對清償要求無爭議的或有明確名義的債務。尤其是債權人提出破產前申請的,如對債務有爭議,應先由人民法院裁判予以確定,然后才能認定其是否不能清償;其次是債務已到期,債權人未提出清償要求,因此時清償義務尚未發生,債務人即使無力還債,不能清償的情況也未實際發生。同樣也不能認定為不能清償或無力清償。對債權人未提出清償要求的,應視為默許延期,以防止債務人惡意逃債的行為發生。
三、債務人所欠債務必須是能夠以金錢評價的債務
破產既為法律上的狀態,債也就為法律所確定。根據債法理論“債為特定當事人之間的請求為特定行為的法律關系”,“近現代民法上的債不僅指金錢之債,還包括以移轉權利、交付財物、提供勞務為標的的債,甚至還包括以不作為形式存在的債”(張*興《債法總論》)。債的種類隨著經濟的發展在逐漸增多擴大。各種債的內容不同,清償的標的也不同,“有應交付財物的,有應移轉權利的,有應提供勞務的,有應完成工作的,也有以不作為為標的的等等。”破產的目的之一就是還債,了結債權債務關系,即使債權債務關系歸于消滅。破產程序中,如果債不能以金錢去評價,不能轉化為給付財產(貨幣)的形式,最終不能強制執行,破產也就無實際意義了。不能以金錢評價的債務,不得作為破產之債。
四、債務人所欠債務應是在一定時期內無法清償的債務
市場經濟千變萬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會因各種因素,包括經濟的、政治的、自然的原因,會造成企業一定時期內中止支付的情況。但債務人對全部債務或主要債務應當是在可預見的相當的時期內,且持續性的無法清償。這就需要對企業的性質、生產經營的周期、資本的結構等方面分析。不能將出現的中止支付到期債務的情況,一概視為無力清償或不能清償。否則不利于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
在認定債務人能否清償債務,是否應當宣告其破產,應根據以上各條件予以綜合評判。在實踐中,由于立法的不足與缺陷。現實社會中在“嚴重虧損”這一客觀狀況之外,還大量存在著債務人與其財產客觀狀況不相符的主觀狀況,即惡意逃債,對此,除參照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確定的“債務人停止支付到期債務并呈連續狀態”,可推定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外,債務人以明示或暗示等形式表現出的如非法高利借貸、非正常壓價出售財產、關門停業、逃亡隱匿等,不論其財產的客觀狀況如何,均應視為或推定為不能清償。一方面解決了債權人申請破產時的舉證問題,另一方面也可有效扼制惡意逃債的發生。從而彌補立法的不足與缺陷。
綜上所述,如果要宣告破產,必須要是債務人喪失清償能力、債務人不能清償的債務必須是已到清償期限的以及債務人所欠債務必須是能夠以金錢評價的債務以上三種條件才能宣告破產。若還有相關問題,可以咨詢律霸網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傷殘鑒定一般在哪里做
2021-02-01尋釁滋事罪的法定刑是多少
2020-11-09交通罰款復議應如何進行
2020-12-26勞動仲裁后可以申請復議嗎
2021-01-04如何認定未履行贍養義務
2021-03-02涉外企業增資后還能享受哪些稅收優惠
2021-03-05公司還沒注冊先注冊域名可以嗎
2020-12-14訴前調解的效力怎么樣
2020-12-16債務人如何對公司人格混同進行舉證
2021-03-21現在房產抵押都有他項權證嗎
2021-01-05房地產糾紛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
2021-01-20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勞動關系轉移證明
2021-01-17關于拖拉機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07保險合同成立和保險合同形式是什么
2021-03-05人身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2-02學生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5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企業投保企業財產綜合險的賠款計算方式
2021-01-13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