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破產法草案已經出臺,個人破產被列在適用主體范圍之外。本人認為個人破產的建立順應了破產法以保護債權人利益為本位到以保護債務人利益為本位的轉換趨勢。擴展破產法的主體適用范圍,增加個人破產,這不僅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與國際接軌的表現。若構建一套具體且可行的個人破產制度并輔以相對的破產宣告后的監督制度,《破產法》將更加完善。本文將從宏觀方面淺談個人破產制度的在中國建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關鍵詞]個人破產,自由財產制度,人格破產,復權制度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進一步自由開放,各種利益主體涌入市場浪潮中,自由配置社會資源,這里不僅有企業法人,還有非企業法人、自然人等。針對經濟現象的花樣翻新,本為市場經濟保駕護航的破產制度也應適應這一現象,為各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提供完善且平等的保護。因此擴充破產法的適用范圍成為經濟發展的必需。可是在過去的18年里,我國相關的破產法的規定僅僅將破產主體鎖定在全民所有制企業和除全民所有制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法人。適用范圍極其狹窄,顯然和經濟發展相距很遠。在2003年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文件“關于征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草案)》意見和函”中,第三條規定:本法適用于下列民事主體:(一)企業法人;(二)合伙企業及其合伙人;(三)個人獨資企業及其出資人;(四)其他依法設立的營利性組織。[1]草案確實綜合了各種因素和我國的經濟情況,擴大了主體的適用范圍,但是將自然人列為破產主體,最終還是沸沸揚揚的討論聲中被拒之門外。學界中關于是否加入個人破產制度這一問題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個人破產應該寫入破產法。因為世界上各市場經濟國家的破產法中都包含有個人破產的內容。而且我國正處于建立誠信社會的關鍵階段,個人信用是市場和社會信用的基石。一種觀點認為,個人破產入法的時機尚未成熟。理由有三:一是中國傳統的消費觀念還不是超前消費,因此還沒有形成一個個人破產的市場;其二,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個人財產登記制度和誠信制度,個人破產制度難以建立。其三,目前商業銀行內部的聯網經營還沒有建立起來,這使得對個人破產的監控很難實施。[2]本人認為,在實務上看承認個人破產是遲早的事,在一定程度上講,沒有個人破產制度的破產法不是一部完整的破產法。一、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勢在必行,其必要性主要有如下四點:首先,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市場經濟就是一個法治經濟,應貫徹主體平等的原則,對于市場中的主體,不論是國有還是民營,不論是內資還是外資,不論是法人還是非法人,都應該接受統一的法律調整。在具體的經濟活動中如何貫徹公平競爭的原則,就要求各市場經濟主體無論大小、強弱、性質如何,都要受到同等的待遇,在市場面前人人平等。針對目前我國的一些高消費群體,他們一般是利用銀行貸款來購買住房、汽車和通訊設備等高檔消費品,但往往幾年后由于收入不穩定或其他的原因,最終導致銀行開始處置他們的房子和汽車,其實走到這一步就意味著個人破產了。平等的經濟主體要得到平等的保護,不僅平等的債權要受到保護,當平等的債務主體陷于無力清償到期債務時,法律也應給其創設平等的淘汰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各利益主體和經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使社會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制定個人破產制度是破產者和社會損失最小化的一種制度安排。[3]其次,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是維護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的一種法律保障。一方面,市場經濟是一個緊密而復雜的大網絡,各經濟主體之間的關系紛繁錯亂,多方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更是復雜。如果一個債權債務關系沒有解決好,那么其他與之相關的債權債務關系也無法徹底理清。這樣環環相扣,相互牽制,最后必然會形成難以解開的“債務連鎖”,這一現象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和企業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轉。建立了個人破產制度就會使這種“債務連鎖”現象消失在萌芽狀態,以防其蔓延和惡化,所以說個人破產制度也是制止債權人和債務人關系惡化的一種制度安排。另一方面,現在一些民事經濟案件,常常遇到執行困難的情況,被執行者沒有可以執行的財產,致使債權人的利益無法得到滿足。遇到這種現象,對于企業法人來說,可以利用現行的破產法來解決;那么對于自然人來說,實質上就成為個人破產問題,當債務人處于無法清償到期債務時,可以由債權人或債務人提出破產申請,這樣就使“執行難”案件有章可循,既保護了債權人的利益,也保護了債務人的利益。相反,如果沒有個人破產制度,權利享有者無法依據法律維護自身利益,那么由此而滋生的權利享有者由公力救濟轉向私力救濟,例如,恐嚇威脅,詐騙搶劫,綁架人質,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社會安定和人們的正常生活。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為市場主體提供了一個公力救濟的依據,也進一步體現了“正義只有通過良好的法律才能實現”這一古老的法律格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已采取強制措施后能否治安處理
2021-01-09股權繼承程序要更名嗎
2021-03-07個人簽的借款協議有效嗎
2021-01-30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二審移送管轄裁定書能否再審
2021-02-25律師調解婚姻糾紛應遵守哪些原則
2021-03-10到法院能和娘家人斷絕關系嗎
2021-03-02能夠引發合同之債的有哪些情形
2020-12-17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 單位有轉移檔案義務
2021-02-22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保險合同成立有什么要件
2021-02-07怎樣適用保險合同中的不利解釋原則
2020-12-23保險金請求權的時效是多長
2021-03-25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2什么是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如何計算
2021-02-01動遷簽完字錢多久到賬
2020-12-06漳浦拆遷補償標準
2020-11-16空掛戶口能夠取得多少拆遷(征收)補償款
2021-03-12拆遷談判中,有哪些雷區需要避開
2020-11-15賓館拆遷,房屋是按照住宅還是商業用房補償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