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共同侵權行為與共同危險行為?
一、共同侵權行為與共同危險行為的區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0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該條規定并沒有對共同侵權行為的概念作出更明確的界定,一般認為,所謂共同侵權行為也稱為共同過錯、共同致人損害,是指數人基于共同過錯而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侵權行為。共同危險行為,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為人,共同實施可能導致他人權利受損的危險行為,造成了損害后果,但不能確定實際侵害人的情形。如甲乙共同向空中拋擲石塊,導致丙受傷,經驗明丙的傷害是被一塊石塊擊中所致,但加害人與受害人均不能證明是甲還是乙的石塊將丙擊傷,甲乙二人的行為即是共同危險行為。共同危險行為雖與共同加害行為在行為特征上有所區別,但在行為性質上均是共同侵權行為,行為人對損害后果應承擔連帶責任。共同危險人能夠證明損害后果不是其行為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二者的區別在于:(一)是否具有共同的意思聯絡。在共同加害下,大多數情況需要意思聯絡,而在共同危險的情況下,是必須不具有意思聯絡;(二)行為人是否確定。在共同加害下,各侵權行為是是確定、明確的,而在共同危險情況下,只是數人實施了危險行為,而真正的行為人是不確定的;(三)因果關系是否明晰。從行為與損害后果的關系看,各個危險行為人的行為只是可能造成了損害后果,其行為與損害后果的因果關系是法律推定的,而在共同加害情況下,因果關系是確定的。從前述共同侵權行為與共同危險行為的概念及區別,再結合本案案情三被告的行為為無意思聯絡的共同過失行為。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使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解釋》)中對共同侵權行為的概念和類型作了較詳細的規定。該解釋第3條第1款規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致人損害,或者雖無共同故意、共同過失,但其侵權行為直接結合發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構成共同侵權,應當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這一司法解釋將共同侵權行為區分為三種情況:共同故意、共同過失和直接結合的數人侵權。而依該案案情可知,受害人的人身損害是由三被告無意思聯絡的共同過失行為造成的,依據該司法解釋的規定,該侵權責任應由三被告承擔連帶責任。
三、《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3條的這一規定是在《民法通則》第130條的框架內合理擴張,將無意思聯絡的數人侵權中侵害行為直接結合產生同一損害后果的情形剝離出來規定為共同侵權。如果兩個以上侵權人具有共同故意或共同過失致他人損害且損害結果同一,共同侵權即告成立。而依《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3條的規定,共同侵權并不限于此,即便數個侵權人之間沒有共同故意或共同過失,只要各該侵害行為直接結合而表現為行為競合,仍構成共同侵權。而原文筆者卻將該侵權行為界定為共同危險行為,明顯有失偏頗。
要是在共同侵權行為方面需要幫助的話,可以在線咨詢委托律霸網專業律師來幫助你,他們是專業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分與行政處罰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2021-02-12交通事故律師收費標準,律師費誰出
2021-01-08外國人可以自行申請專利嗎
2021-01-04惡意搶注商標該如何
2020-11-23支票及支票怎么填寫
2021-02-14合同履行方式怎么寫
2021-02-15公交車下客時人被撞責任認定標準
2021-02-25移送管轄查封是否繼續有效
2021-03-10離婚后撫養費標準另一方無固定工作
2021-01-06法院保全銀行卡的期限
2021-03-17擔保合同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1-03-16機械設備合同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09給女性購房提出幾點建議
2021-03-24抵押貸款中抵押物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30勞動合同變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2公司必須要和員工簽勞動合同嗎
2021-03-23一般員工簽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1-10試用期后降薪違法嗎
2020-12-16交通事故被保險人無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0-12-18雇主責任險保險合同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