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刑事案件,如故意傷害、強奸、誣告陷害、侮辱、誹謗、強制猥褻婦女等犯罪過程中,都會對被害人造成嚴重的精神創傷。而在大量的司法實踐中,這些犯罪案件的被害人往往無法獲得精神損害賠償。筆者亦曾經代理過這些被害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在經歷失敗后,進行了長時間思索,最后得到啟發,成功將精神損害轉化為物質損害,使被害人獲得賠償。希望筆者的辦法可以為類似受害人提供一個獲得精神損害方面賠償的途徑。一、我國目前對刑事案件受害人精神損害賠償的立法及其宗旨。1、《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一規定在全國人大立法的層次上對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獲得賠償的范圍進行了劃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遭受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這一規定意味著在附帶民事訴訟中,受害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費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范圍,不屬于法律保護的范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規定:“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害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這一規定,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到單獨的民事訴訟,都排除了刑事犯罪案件被害人要求精神損害的權利。2、我國民事法律對侵權行為產生的精神損害賠償作出了較明確的規定,如《民法通則》第120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等,都一致明確規定民事侵權的受害人有權獲得精神損害賠償。刑事和民事兩方面法律對精神損害截然不同的規定,形成這樣的法律后果:當發生侵權行為不構成犯罪時,被害人有權獲得精神損害賠償;而發生嚴重侵權行為構成犯罪時,被害人就不享有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也就是就,受害人遭受不太嚴重的傷害時,可以獲得精神損害賠償,而遭受嚴重傷害形成刑事案件時,反而無法獲得精神損害賠償。這樣分析,似乎確是有失法律的公義。3、筆者為研究這一問題,詳細查閱了相關司法解釋的解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熊*國在司法解釋的解讀中這樣說明:“我們認為,由于刑事訴訟法七十七條明確規定只能對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而且從理論上,犯罪行為對被害人造成的精神損害,通過確定被告人的行為構成犯罪,判處其一定的刑罰,本身就是對被害人的一種撫慰。”由此可知,立法機關在當時立法時是本著判處被告人刑罰來撫慰被害人精神創傷的立法宗旨。而且,從司法實踐來講,一方面目前我國并未就精神損害的數額標準進行立法,各地經濟水平不一致,這也造成審判人員在判案時無據可依;另一方面,被害人往往會要求天文數字的精神損害賠償數額,使得審判更難確定。三、面對立法的限制,刑事案件被害人又希望獲得精神損害賠償,就只能通過一定途徑,將精神損害轉化為物質損失,才有可能獲得賠償。1、筆者失敗和成功的案件。2006年初,筆者代理了一件強奸案件被害人的附帶民事訴訟。因刑事和民事兩方面法律對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沖突,筆者選擇適用大量民事方面法律,提起訴訟要求精神損害賠償。但最終法院歷經一審、二審,均適用刑事方面法律駁回了訴訟請求。面對遭受傷害、終日以淚洗面、不敢面對社會家人的被害人,在送交判決書的那一刻,筆者感到無比的慚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二手房能公證嗎
2021-01-12新三板上市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有哪些
2020-12-18農民工工資拖欠是否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1-03-08私刻公章構成表見代理嗎
2021-01-24可以有條件的放棄繼承權嗎
2021-02-12公款賬戶可以轉到個人賬戶嗎
2021-03-12離婚時房子如何分割,離婚公租房怎么分割?
2021-03-07什么是哺乳期?女職工在哺乳期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2021-02-20錄用通知書有效力嗎
2020-11-25什么是投保單
2021-02-13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險別分類有哪些
2020-12-01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嗎
2021-02-19保險理賠的方式有幾種
2021-02-05財產保險合同中的第一受益人寫誰更好
2021-01-07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繳納保險費有什么作用
2021-02-02禁養區拆遷不給補償怎么辦
2021-03-24戶口已經轉出能否獲得林地補償呢
2021-02-12違章建筑的認定主體是誰
2021-02-24企業拆遷后退休年齡條件是怎樣的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