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侵權行為,是由于存在缺陷的產品造成他人人身、財產的損害,而應由缺陷產品的制造者或者銷售者承擔賠償責任的侵權行為。
構成產品侵權責任,須具備以下要件:
1、須有缺陷產品。
構成產品侵權責任的首要條件,是產品缺陷。
產品,是指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
產品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經過加工、制作,未經過加工制作的自然物,不是產品;二是用于銷售,因而是可以進入流通領域的物。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
缺陷分為三種:一是設計缺陷,是指產品在設計時在產品結構、配方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危險。二是制造缺陷,是指產品在制造過程中,因原材料、配件、工藝、程序等方面存在錯誤,導致制作成的最終產品上具有不合理的危險性。三是警示說明不充分的缺陷,是指產品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合理危險,在銷售的產品上沒有予以充分的警示與說明的缺陷。
2、須有人身、財產的損害事實。
產品侵權責任中的損害事實與其他侵權行為的損害事實相比,往往具有受害人多、損害嚴重、損害發生的時間有早有晚的特點。人身損害包括致人死亡和致人傷殘。
財產損失,不是指缺陷產品本身的損失,即購買該產品所付價金的損失,而是指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的損失,其范圍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精神損害,是指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給受害人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和感情創傷,一般不是指受害人名譽權等人格權或者人格利益的損害。
產品侵權造成精神損害,多數是指人身傷害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對此應當予以撫慰金賠償。
3、須有因果關系。
產品侵權責任中的因果關系,是指缺陷產品與受害人的損害事實之間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產品缺陷是原因,損害事實是結果。
確認產品責任的因果關系,要由受害人證明,證明的內容是,損害是由于使用或消費有缺陷的產品所致。
產品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其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
其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其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產品侵權行為的概念、侵權責任構成要件及免責事由<產品責任<人身損害法律知識網站:人身損害網
相關文章·商品存在缺陷該有誰負責·產品質量責任損害賠償糾紛案中的證據保全與舉證責任·產品說明警示不充分造成的侵權行為特別推薦·產品質量責任與產品責任之區分·產品責任糾紛案中的無過錯歸責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肇事糾紛有哪些處理方式
2021-02-01拖欠居民動遷款怎么辦
2020-12-05高空拋物關多久
2020-12-01房屋買賣期間將房屋轉租是否有效
2021-02-08公司地址異常能注銷嗎
2021-03-17律師能不能在企業擔任監事
2021-02-11公司法關于股東出資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03轉讓專利權的程序是什么
2021-02-03遺囑不公證有效嗎
2021-01-03交通事故起訴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23婚姻糾紛狀子怎么寫
2021-02-28光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0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04公共交通意外險的保險待遇
2021-01-22人身保險投保人對哪些人具有保險利益
2020-12-03意外事故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負責賠償
2020-11-10保險合同中的默示保證是什么意思
2021-03-05商業車險保單系數是什么
2020-11-26學生意外保險理賠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21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