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責任法》第67條規定:“兩個以上的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這是我國侵權責任法上關于數個環境污染加害人之間責任比例劃分依據的規定。但問題是,加害人之間的這種責任究竟為關于數個環境污染加害人外部責任劃分的規定,還是關于其內部責任劃分的規定?有一種觀點認為,該條所規定的是外部責任比例的劃分,即數個環境污染加害人對受害人承擔的是按份責任,各自責任的大小按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加以確定;另一種觀點認為,該條所規定的是內部責任比例的劃分,即數個環境污染加害人對受害人承擔的是連帶責任,每個加害人都有向被害人承擔全部侵權責任的義務,只有在各加害人內部責任的分配上才按照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加以確定。從該條的文義上看,不論將其解釋為外部責任的規定還是內部責任的規定均無障礙,問題的關鍵在于,采取何種解釋更符合立法目的,更能達致侵權法體系的內在和諧,更能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筆者以為,在共同環境污染侵權案件中,《侵權責任法》第67條究竟為內部責任的規定還是外部責任的規定應當結合本法第8條、第11條、第12條分別加以認定。
在共同加害型的共同環境污染侵權案件中,《侵權責任法》第67應當理解為是內部責任的規定。《侵權責任法》第8條規定的是共同加害行為,即“兩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型的共同侵權。
通說認為,只有數個加害人之間具有共同過錯才能成立該種類型的共同侵權責任,共同過錯包括共同故意(又稱意思聯絡)、共同過失以及故意與過失的相結合。由于環境污染侵權責任采取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其成立不考慮加害人是否具有過錯。因此,在通常情形下,共同環境污染案件無第67條的適用余地。但如果受害人能夠證明各環境污染加害人之間存在共同過錯,那么,各加害人之間則存在著明顯的侵害目的,且損害結果也在各加害人的合理預期之內,因而法律應當對其主觀惡性加以懲罰,使其承擔共同侵權的連帶責任。此時,侵權責任是否成立應當以《侵權責任法》第8條為依據,而第67條只能作為各連帶責任人內部責任比例劃分的依據。
在司法實踐中,由于加害人之間在排污之時一般都是各自為之,損害結果的發生往往是由于各加害行為的偶然混合,且需要受害一方舉證證明共同加害人之間具有共同過錯對其權益的保護甚為不利,因而此種類型的共同環境污染侵權案件在司法實踐中較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處罰時違反一個法律多條如何處罰
2021-02-02拆遷隊暴力執法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4構成合同詐騙罪的主觀要件有哪些
2020-11-30合同保全有哪些意義
2020-11-08回遷房有房本嗎
2021-01-31由家屬代簽解除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3-25勞動合同過期半年沒有續簽怎么辦
2021-03-142020如何確認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有什么特征
2021-03-13調崗降薪案例一
2021-01-06勞動爭議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嗎
2020-11-09三責險如何計算賠償金額
2020-11-15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拒賠案件
2020-12-27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只因遲延理賠 多付5.5萬
2021-03-05100萬三者險撞死人賠多少
2020-11-30保險代理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嗎
2021-02-01保險合同的含義與特征有哪些
2021-03-04買保險被騙怎么辦
2020-12-26車輛修理費過高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