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責任法》第67條規定:“兩個以上的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這是我國侵權責任法上關于數個環境污染加害人之間責任比例劃分依據的規定。但問題是,加害人之間的這種責任究竟為關于數個環境污染加害人外部責任劃分的規定,還是關于其內部責任劃分的規定?有一種觀點認為,該條所規定的是外部責任比例的劃分,即數個環境污染加害人對受害人承擔的是按份責任,各自責任的大小按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加以確定;另一種觀點認為,該條所規定的是內部責任比例的劃分,即數個環境污染加害人對受害人承擔的是連帶責任,每個加害人都有向被害人承擔全部侵權責任的義務,只有在各加害人內部責任的分配上才按照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加以確定。從該條的文義上看,不論將其解釋為外部責任的規定還是內部責任的規定均無障礙,問題的關鍵在于,采取何種解釋更符合立法目的,更能達致侵權法體系的內在和諧,更能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筆者以為,在共同環境污染侵權案件中,《侵權責任法》第67條究竟為內部責任的規定還是外部責任的規定應當結合本法第8條、第11條、第12條分別加以認定。
在共同加害型的共同環境污染侵權案件中,《侵權責任法》第67應當理解為是內部責任的規定。《侵權責任法》第8條規定的是共同加害行為,即“兩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型的共同侵權。
通說認為,只有數個加害人之間具有共同過錯才能成立該種類型的共同侵權責任,共同過錯包括共同故意(又稱意思聯絡)、共同過失以及故意與過失的相結合。由于環境污染侵權責任采取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其成立不考慮加害人是否具有過錯。因此,在通常情形下,共同環境污染案件無第67條的適用余地。但如果受害人能夠證明各環境污染加害人之間存在共同過錯,那么,各加害人之間則存在著明顯的侵害目的,且損害結果也在各加害人的合理預期之內,因而法律應當對其主觀惡性加以懲罰,使其承擔共同侵權的連帶責任。此時,侵權責任是否成立應當以《侵權責任法》第8條為依據,而第67條只能作為各連帶責任人內部責任比例劃分的依據。
在司法實踐中,由于加害人之間在排污之時一般都是各自為之,損害結果的發生往往是由于各加害行為的偶然混合,且需要受害一方舉證證明共同加害人之間具有共同過錯對其權益的保護甚為不利,因而此種類型的共同環境污染侵權案件在司法實踐中較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可以制裁網絡噴子嗎
2021-02-17軍人外遇出軌怎么離婚
2020-12-11商號與商標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14假冒注冊商標罪的立案標準
2020-11-11一般保證連帶共同被告
2021-03-13連帶責任一般賠償比例
2020-11-26怎樣分割房屋遺產
2020-11-18訴訟離婚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被執行人失信會影響到孩子嗎
2021-02-22學生精神失常是學校的責任嗎
2021-01-15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如何認識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1-01-26勞動合同過期是否有效力
2021-03-05單位口頭通知調崗不降薪,勞動者是否可以去新崗位報到呢
2021-02-02勞務外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現行的家庭財產保險險種對比
2021-03-19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適用
2021-03-07保險合同無責任或無過錯不賠償格式條款無效嗎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