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同居分手財產要返還嗎
同居關系分為“一般同居關系”和“特殊同居關系”兩種,人民法院在處理這兩種不同的同居關系時,做法不同。
1、作為“一般同居關系”的處理。所謂“一般同居關系”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非婚同居”,即未辦理結婚登記的單身男女共同生活在一起。對于這種單純的同居關系,當事人起訴到法院要求解除的,法院一律不予受理。解決的辦法只能依靠雙方協商處理。但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法院應當受理。
2、作為“特殊同居關系”處理。所謂“特殊同居關系”是指同居中的一方或雙方有配偶的情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行為是婚姻法明文禁止的行為,又有違于社會主義道德觀和法制觀。因此屬于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的,一方或雙方起訴到法院要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案情簡介】
伍先生離異后,單身多年,隨著子女陸續成家立業,且都收入穩定、家庭幸福,他終于可以放下心來,考慮個人問題了。伍先生便萌生了找個老伴,安穩地度過后半生的想法。
在征求子女意見后,2010年底,經婚介所介紹,伍先生與張女士相識,經過接觸,伍先生認為張女士就是他要找的能陪他度過下半生的合適人選,雙方確立了戀愛關系。
通過一段時間更深入的了解,伍先生與張女士決定結為連理,2011年6月,伍先生花5000元為張女士購買了訂婚戒指和項鏈,雙方決定于年底領取結婚證,但由于各種原因,雙方并沒有按期登記結婚,而繼續共同生活。其間張女士子女買房缺錢,伍先生給了2萬元。伍先生多次向張女士提出去登記結婚,但張女士總以各種理由推托。伍先生就與張女士協商,提出雙方好聚好散,只要張女士返還5000元的訂婚戒指和項鏈以及2萬元借款就行,雙方再無其他糾紛。
張女士同意分手,但不同意還錢。伍先生原本想雙方再協商協商,不用走到打官司這一步,沒想到張女士就是不愿讓步,時間一長,伍先生也失去耐心,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張女士返還5000元首飾款和2萬元借款。
庭審中,伍先生情緒激動,“戒指和項鏈是訂婚送的,另外,2012年給張女士兒子2萬元,是我借給他們的,張女士也答應年底還,但后來一直沒還,我原來想要是張女士和我結婚,這錢就算是送的也沒關系,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張女士就是不肯和我登記結婚,錢也拖著不還。后來,我們為此經常爭吵,感情也沒有原來好了,現在更不用談了。”
張女士對訂婚戒指和項鏈以及2萬元“借款”則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她認為,“與伍先生一起共同生活了四年多,雙方在經濟上都有付出。伍先生買的金戒指和項鏈是訂婚送給我的禮物,除非我主動提出分手,否則就不用還;伍先生給我兒子的2萬元,也是伍先生得知我小孩買房缺錢自愿給的,而不是借的,以上兩筆錢我都沒有返還的義務。”
【法官釋法】
法院經審理認為,戀愛期間,原告伍先生出資5000元為被告張女士購買了金手鐲、戒指,應認定為男女在戀愛期間自愿無償的贈與行為;原告伍先生給被告張女士兒子的2萬元,并沒有贈與的意思表示,應認定為借用。最后法院判決被告張女士返還原告伍先生2萬元,駁回原告伍先生的其他訴訟請求。
法官提醒,單身老人再婚本是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對老年人豐富感情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些老年人由于子女反對等種種原因,無奈未婚同居,在我國現在已不承認事實婚姻的大背景下,這極不利于當事雙方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因為同居者的人身關系、財產關系都得不到法律完整保護,同居者之間沒有相互扶助的義務,而夫妻之間有,同居期間一方的收入一般也不能算共同財產,而夫妻之間算,所以領結婚證很關鍵。
同時,老年人的子女也要特別關注、理解父母的感情生活,單身父母愿意再婚的,要從父母角度考慮問題,多鼓勵支持,而不能過于自私,一味反對,讓自己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父母幸幸福福地走完人生后面的路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罰金去哪里交
2020-12-12醫療事故賠償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2021-02-24吸毒被拘留之后還可以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1-01-14交通事故工傷如何認定
2021-02-11非法侵入住宅罪量刑
2021-01-04寄存人不支付保管費怎么辦
2021-01-13合同撤銷權的行使
2021-01-20侵害專有出版權能否起訴作者
2021-02-16保單轉讓需要經保險人同意嗎
2020-11-25保險公司合同變更 第三者責任險賠付
2020-11-30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2-29出險和理賠時要注意什么
2021-01-25保險欺詐的三種仲裁方式
2020-11-21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車險拒賠可以起訴業務員嗎
2021-01-12土地承包合同撤銷補償問題
2021-02-06未經發包方同意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21繳納土地出讓金后是否另外繳納城市建設配套費
2021-02-10拆遷補償方案就是最終的補償了嗎不能再提高了嗎
2020-11-17國家對拆遷安置有沒有統一政策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