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為加強對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管理,保障和促進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業的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天津市法律服務機構管理若干規定》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是指除律師事務所、公證處、街鄉鎮法律服務所以外,面向社會提供有償法律咨詢服務,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中介服務組織。
依照本辦法從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的人員,稱為法律咨詢工作者。
第三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司法行政部門是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主管部門。
第五條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5名以上的專職法律咨詢工作者;
(二)有固定的執業場所和必要的設施;
(三)自有資金3萬元以上;
(四)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
第六條法律咨詢工作者應已取得法律專業大專以上文憑,或已取得律師資格,或實際從事法律專業工作5年以上;是國家機關在職工作人員的,必須與原單位脫離隸屬關系。
第七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名稱采用字號加“法律咨詢服務部”的形式組成。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國際”等字樣以及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的名稱。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名稱不得稱為“中心”。
第八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可以為公民和法人提供下列法律服務:
(一)解答法律咨詢;
(二)代為草擬、審查、修訂有關法律事務的文書;
(三)擔任法律顧問;
(四)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
第九條申請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應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章程;
(三)組成人員的資歷和身份證明;
(四)執業場所所有權證明或使用權證明;
(五)資信證明或驗資證明;
(六)其他必要的文件。
第十條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應當向所在地區、縣司法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區、縣司法行政部門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并在報市司法行政部門備案后通知申請人。
市司法行政部門發現批準不當的,可以在收到批準文件之日起10日內通知批準機關撤銷原批準決定。
第十一條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申請人自收到批準書之日起30日內,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開業登記,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并將復印件送批準機關備案。逾期不申請辦理開業登記的,原批準文件自行失效。
第十二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變更或者終止須經原批準機關批準,自批準之日起30日內,到原登記機關辦理登記。
第十三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向公民和法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暫按司法部、財政部、國家物價局制定的《律師業務收費管理辦法》收取法律咨詢服務費。
第十四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可以按照有關規定決定內部機構設置、人事用工、工資福利、獎懲等事宜。
第十五條未經司法行政部門批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提供有償法律咨詢服務。
本市各級國家機關不得設立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其在職工作人員不得在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兼職從事有償法律服務。
第十六條法律咨詢工作者須持有司法行政部門制發的《法律咨詢工作者證》從業,凡歇業或被辭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收回證書。
法律咨詢工作者應按年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對《法律咨詢工作者證》的注冊登記工作。
第十七條法律咨詢工作者辦理法律事務,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恪守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十八條法律咨詢工作者不得在其他性質的法律服務機構兼職。從業中不得使用律師名義。
第十九條法律咨詢工作者承辦業務,由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統一接受委托,統一收費,不得私自接受委托,私自收取報酬。
第二十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及其法律咨詢服務人員,不得以給付介紹費吸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其介紹委托人。
第二十一條法律咨詢工作者因過錯給委托人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的,由所在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二條《天津市法律服務機構管理若干規定》施行前沒有經過司法行政部門和工商行政部門審批、登記的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應在《規定》施行之日起3個月內辦理審批、登記手續。
國家機關已經設立的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應當在《規定》施行之日起3個月內,與國家機關脫離,并且將脫離情況報告所在地的區、縣司法行政部門。
第二十三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批準其設立的區、縣司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或者停止營業,沒收違法所得,并可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一)未經司法行政部門批準擅自開業的;
(二)以給付介紹費吸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介紹委托人的;
(三)吸收國家機關在職工作人員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四)利用非法手段,壟斷某些地區或者行業的法律服務事務的。
第二十四條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批準其設立的區、縣司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或者吊銷《法律咨詢工作者證》,沒收違法所得,并可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國家機關在職工作人員在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中兼職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二)無《法律咨詢工作者證》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三)同時在兩個以上的法律服務機構中從業的;
(四)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的。
第二十五條當事人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不履行處罰決定,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區、縣司法行政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的具體運用問題由天津市司法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農村的房子國家怎么征收
2021-03-15事故全責不處理能年檢嗎
2020-12-31檢察院不批捕多久放人,不批捕的情形
2020-11-17承兌匯票到期未付款是否可以追索
2020-12-29收養關系公證流程有哪些
2021-03-15附帶民事訴訟的先予執行
2021-01-31去勞動仲裁需要律師嗎
2021-02-24員工簽訂競業限制條款注意事項
2020-12-11勞務工有什么合同
2021-01-30勞動關系糾紛解決方式
2020-11-15懷孕期間,單位能單方調崗降薪嗎
2021-02-09辭退后有工資嗎
2021-01-08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學校平安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0-12-05二手車能否超出其轉讓價格進行理賠
2021-01-11雇主責任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1-03-04受害人無勞動收入保險公司可以拒賠誤工費嗎
2021-01-15自家車相撞,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2-11什么是保險公估人,保險公估人的地位主要表現在哪些地方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