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權行為民事訴訟期限規定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因侵權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訴訟時效一般為三年,如果是請求停止侵權行為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第一百九十六條?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二、侵權行為的構成要素
(一)行為的違法性
行為人實施了違法行為是其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要件。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并不違法,即使產生了損害事實,也不承擔賠償責任。一般而言,產生了損害后果的行為大都是違法的,但也不排除給他人的人身、財產造成了侵害,但并不違法的情況。如正確執行職務的行為、正當防衛行為、緊急避險行為等。
所謂行為的違法性,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或強制性規定。根據違法行為的表現形式,又可以分為作為的違法行為與不作為的違法行為。作為的違法行為,是指法律禁止實施某種行為,行為人違反規定實施了該行為。如法律規定禁止毀損他人的財產,行為人實施了毀損他人財產的行為,即構成作為的違法行為。不作為的違法行為,是指法律要求人們在某種情況下應實施某種行為,而負有此種義務的人卻未實施。如法律規定,在公共場所安裝地下設施應按規定設置警示標志,如果施工者沒采取該項措施,就構成不作為的違法行為。
(二)損害事實的存在
損害事實,既包括對公共財產的損害,也包括對私人財產的損害,同時還包括對非財產性權利的損害。無論損害后果能否以貨幣加以衡量,只要對他人人身或財產利益造成了受損的事實,均構成損害事實。
對財產的損害,包括直接損害與間接損害。直接損害又稱積極的財產損失,是指受害人現有實際財產的減少,如房屋被侵占,動產被毀損;間接損害又稱消極財產損失,是指受害人可得利益的減少,比如租金收入的減少。對人身的損害包括對生命、健康、名譽、榮譽等的損害,而且對人身的損害往往也會生成一定的財產損失,如因身體、健康受到侵害而付出的治療、住院費用等。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因侵權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訴訟時效一般為三年,如果是請求停止侵權行為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醉灑駕駛撞死兩人如何處罰
2021-02-25涉黑能取保候審嗎
2020-12-03哪些婚姻關系視為無效婚姻
2021-02-21公司可以用私人賬戶付公款嗎
2021-03-04房產證過戶了原來房產證還有效嗎
2020-11-08無子女的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1-03-24如何區分勞動關系勞務關系
2021-03-24人壽保險合同的條款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2-04壽險中的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呢
2021-03-05新車投保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1-28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224s店強制買保險怎么辦
2021-01-16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什么是保險責任準備金
2020-11-192020農村集體土地合法使用權轉讓現狀以及征收行為的合理性
2021-01-20舊房改造補償太低,能不能拒絕改造
2021-01-16街道辦組織征地拆遷,簽補償協議,他們是合法主體嗎
2020-12-252020年最新的農村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4遇到“未批先占”“少批多占”,該如何維權
2020-12-26江蘇省土地房屋征收拆遷補償規定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