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害債權構成概述
隨著市場經濟觀念的漸趨深入民心,近年來,學界、實務界對債權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國民商立法也在這方面下了一番又一番的功夫。1999年頒布的《合同法》也通過確立一些新制度來加大債權保護力度。而第三人侵害債權與代位權、撤銷權等債的保全措施,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滿足債權人對債權的實現,以防止第三人獲得不正當利益。可以說,第三人侵害債權制度對債權起著巧奪天工的保駕護航作用。然而,第三人侵害債權作為侵權行為的樣態之一,誠如有學者所言,是“僅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法律制度而存在。即只有在合同責任制度不能有效地保護債權人利益,債權人不能根據合同第三人提出請求和訴訟時,才應根據侵害債權制度提出請求”。第三人侵害債權制度的這一地位決定了對其構成系統必須從嚴掌握。
我們亦認為,債的相對性不僅要求債務人依誠實信用原則適當全面履行債務,而且還提醒債務人擔負確保債權不受侵害的注意義務。債的相對性原本就是排斥第三人介入或干涉債權債務關系的。堅持債的相對性,使其不輕易發生“突破”,就必須嚴格控制第三人侵害債權的構成系統,把第三人侵害債權的情形限制在最低限度內,由此可增強債務人履行債務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防止動輒就逃債的不法行為。
二、侵害債權的主體要件
第三人侵害債權的主體要件就是指侵權行為人必須是債的關系以外的第三人。該第三人不是指合同關系中的第三人,亦不指民事訴訟中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或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債務人本人亦不能成為侵權人。如果債權不能實現是由債務人行為引起,即債務人本身也具有侵害債權的故意,也只能視債務人行為為一種違約行為。這是指債務人侵害債權本身之行為,如果債務人故意造成債權人人身傷害或精神傷害,至使債權受到侵害,應按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竟合處理,允許債權人選擇。
代理人、履行輔助人是否可以成為債權人,應區分具體情況:代理人的行為是否體現被代理人的意志是區分標志。體現本人意志則不成為侵權主體;不體現本人意志則可成為侵權主體。
需要指出,債務承擔中,“第三人”因承擔了債務而成為新的債務人。如果該第三人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債務,致債權人債權受損,不能視為第三人侵害債權,因為債務承擔一個基本效力就是原債務人脫離債務關系,又成立了一個新的債權債務關系。即第三人成為新債中的債務人。當然,如果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以轉移債務為手段旨在侵害債權,仍可成立第三人侵害債權。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中規定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民事行為是無效民事地為,因而該債務承擔行為無效,此“債務承擔人”(第三人)已構成侵害債權,當無疑問。因此,第三人侵害債權的主體要件中的“第三人”必須是債的關系之外的第三人,即須“游離于債之外”的不特定第三人。
三、侵害債權的主觀方面要件
物權法中的公示公信原則使物權設定因有了公示性而可對抗第三人,但債權的設定卻沒有公示性,且法律不禁止債務人就同一標的物先后出賣于數人,因而如果將一切客觀上對債權人利益造成損害的行為均視為侵權行為,賦予債權人以損害賠償請求權,難免對債的當事人之外的一切第三人不公,過于限制行為人的活動自由,妨礙自由競爭的開展和經濟秩序的正常進行。
因此,各國無不要求行為人有故意侵害債權,以適當調和交易安全與保障行為自由之間的沖突。對此,有學者亦提出第三人須出于故意,但在故意的形態上卻犯了“擴大化”的錯誤,即將直接故意(追求型)和間接故意(放任型)均列為故意要件。我們認為,這并不是探求第三人過錯的科學態度。前文已指出,債的相對性在現代民法上出現了若干修正。但無論如何“修正”和“突破”,總不能動搖債的相對性這一顯著特征的地位。這就要求我們在探求第三人主觀過錯時既要考慮到保護第三人實踐和實現意志的自由,又要考慮到債的特有性格,不致因為把握不好過錯要件而使債的性格輕易受到傷害。
于是,我們應將第三人過錯作謹慎處理,以“直接故意”判定。即應從認識、意志、目的或動機等因素考察第三人為侵害債權行為時的主觀過錯。從認識因素講,第三人必須明知債權存在并且明知其行為會殃及債權之實現;從意志因素講,該第三人必須具有希望這種債權遭侵害的后果的發生;從目的或動機因素講,該第三人又必須為滿足個人私益而純粹侵害債權。由是觀之,只有在第三人(直接)故意以悖于公序良欲之方法加損害于他人債權時,才構成第三人侵害債權。
1.認識因素。第三人必須明知他人債權存在且明知其行為會殃及債權之實現。此“昨知”非指明知抽象債權存在,而指具體債權存在。但債權具體內容不必明知。
2.意志因素。行為人(第三人)希望債權受到侵害的結果發生,即“意欲加害債權”,如第三人以損害他人債權為唯一目的,積極追求損害他人債權,符合“意欲”要件,但第三人行為往往含有為自己利益目的,即第三人雖明知自己行為足以引起正確人債權的損害,但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對此聽之任之,視而不見,此種情形下,債權侵害乃是第三人行為必然或自然的結果,但第三人事實上并無積極追求的主觀意欲,此時法律上可否推定或視為第三人欲加害他人債權?我們以為此時不能成立第三人侵害債權。因為第三人對債權侵害持“放任”態度,而非“追求”態度。其直接目的是為自己利益,而非侵害債權。
3.目的或動機因素。即第三人實施不法行為之目的,就是要妨害債權人債權的實現,而不在于其不法行為本身。不法行為(如對債務人人身傷害)只是加害于債權人的“手段”。而且侵害債權是行為人直接追求的目的。否則,如果行為人直接追求其他目的而在客觀上侵害了債權,不能成立第三人侵害債權。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總結的“侵害債權構成主要的方面有哪些”,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侮辱誹謗罪立案標準
2021-02-19行政處罰適用的一般時效是多久
2020-12-14法律顧問費入賬要分攤嗎
2020-12-20三維標志都可以作為商標注冊嗎
2020-12-02手寫的紙質版離婚協議書有效嗎
2020-12-05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拿別人銀行卡取錢算盜竊嗎
2020-11-12繼承人滿足何種條件才能參與繼承
2021-01-13老年人無兒無女財產的第一繼承人是誰
2020-12-08什么時候要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01兼職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書
2020-11-15企業退休養老金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09勞動糾紛需要用到哪些法律
2021-01-19保險合同的變更與終止發生是由哪些
2020-12-11新《保險法》增強了保險的保障性
2021-02-25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否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1-02-22重復保險理賠款并不會增多 超額投保得不償失
2020-12-09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保險理賠原則是什么
2021-03-18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四條是怎樣的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