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準,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第三十二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第二十五條規定:“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由此可見,《稅收征管法》法律條文中多次出現“期限”這個詞。為了和《稅收征管法》的法律條文規定相配套,以便稅務機關和廣大納稅人在實際操作中有章可循,《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一百零九條規定:“《稅收征管法》及本細則所規定期限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期滿的次日為期限的最后一日;在期限內有連續3日以上法定休假日的,按休假日天數順延。”
這是專門為解決“五一”、“十一”等長假與法定期限的矛盾作的規定,明確提出了“順延”這個詞。那么,在日常的稅收征管工作中,如何正確理解“順延”這個詞呢?
依據《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一百零九條規定,只有期限內有連續3日以上的法定休假日的,才可以按休假日天數順延;如果僅是期限內的法定休假日的天數超過3天,但是并非連續的,則不能予以順延。例如:稅務機關要求納稅人于4月20日至5月20日辦理驗證手續,由于5月1日至5月7日是法定休假日,且是連續的,因此該期限可以順延7天,即驗證期限延長到5月27日。
如果連續法定休假日超過3天,但是期限內的連續休假日未達3日以上,也不能順延。例如:稅務機關要求納稅人于4月2日至5月2日辦理驗證手續,由于5月1日開始了為期7天的休假,但是在該期限內只涉及5月1日和5月2日兩天,因此,只能適用第一種情形的規定,以休假日期滿的次日為期限的最后一日,即5月8日為最后一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判決書兩年后作廢了嗎
2020-12-11法院保全車輛要多少錢
2021-03-20怎樣認定商標侵權行為
2021-03-09交通事故主要責任認定工傷可以嗎
2021-02-20醉酒駕駛緩刑機率有多大
2021-02-11什么是申請回避
2021-02-21交通事故工傷如何認定
2021-02-11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房產證更名程序有哪些
2020-11-13如何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2021-03-05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保險到期了可以推遲多久交
2021-03-20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的索賠
2021-01-30保險理賠對方不配合怎么處理
2020-12-30交保費后還未出保單即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02保險受益人的法定標準是什么
2020-11-29理賠的近因原則
2021-01-09土地轉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6航拍圖就能決定你的拆遷補償嗎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