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時效利益的拋棄:是指義務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放棄因訴訟時效期間屆滿而對自己產生的利益,即放棄拒絕履行抗辯權,從而引起訴訟時效的重新計算或使債權實現,時效利益的拋棄是義務人對自己的權利的處分,這種處分不違反法律規定,不妨害社會公共利益,系具有法律效力的行為。時效利益的拋棄包括全部拋棄時效利益和部分拋棄時效利益。拋棄時效利益的形式包括明示和默示兩種形式,下面就時效利益拋棄的情形進行簡要的剖析:
一、雙方當事人達成新的協議
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4月16日作出的法復(1997)4號批復:“對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雙方自愿就原債務達成還款協議的,應當依法予以保護”。如雙方通過協商達成協議由債務人繼續履行部分或者全部債務。此時債權人的債權法律上的強制力因新的協議達成而部分或全部恢復,訴訟時效從達成新協議之日重新計算,此時的訴訟時效實際是新的協議所產生的訴訟時效。
二、債務人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
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2月11日作出的法釋(1999)7號批復:“對于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信用社向借款人發出催收到期貸款通知單,債務人在該通知單上簽字或者蓋章的,應視為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該債權債務關系應受法律保護”。債務人在催收通知單上簽字或者蓋章的行為是對超過訴訟時效債務的重新確認,從確認之日起訴訟時效重新計算,該行為屬拋棄時效利益的行為。債務人在催收通知單上簽字蓋章,與行使抗辯權是相矛盾的。如果債務人僅承認自然債務的話,就必須以超過訴訟時效進行抗辯,或拒絕簽字蓋章,或在注明已超過訴訟時效屬自然債務之后簽字蓋章,而不應僅在催收通知單上簽字蓋章。需要指出的是催收通知的內容應當是在債務人知道的情況下簽字蓋章的,如果債權人采用郵政快件的方式向債務人發出催收通知,債務人在郵政快件回執上簽字蓋章,收到快件,此時是否是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呢?對到期債務,債務人拒絕在催收通知書上簽字蓋章,債權人為取得證據往往采用郵政快件的方式進行催收,意在保全證據。收件人在回執上簽字時并不一定了解郵政快件的內容,如果快件封面注明了催收××債權,而收到快件的又是債務人(債務人是單位的應是單位負責人或主管人員)的話應視為對原債務的確認。如果郵政快件封面未注明催收具體債權的內容,或系其他人員簽收的話,不能證明債務人具有重新確認原債務的意思,此時僅是收到郵政快件,相當于訂立合同中的收到要約,而不是對超過訴訟時效債權的確認。
三、書面承諾
對超過訴訟時效的債務,債務人向債權人出具書面承諾,承諾部分或全部履行原債務,實際上是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系拋棄時效利益的行為,訴訟時效應重新計算。如果債務人口頭承諾,之后又不履行,此時債權人也難以證實債務人拋棄時效利益,而不能通過訴訟強制債務人履行債務。
四、債務人自愿履行債務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71條規定:“過了訴訟時效期間,義務人履行義務后,又以超過訴訟時效翻悔的,不予支持”。這種履行必須是債務人自愿的,而且是已實際履行的。債務人可以履行全部債務也可以履行部分債務,已履行的債務系債務人對時效利益的拋棄,不能再以超過訴訟時效而翻悔。
五、債務人在訴訟中不行使抗辯權而拋棄時效利益
訴訟時效屆滿債務人產生拒絕履行抗辯權,債務人如果在一審辯論終結前不行使抗辯權,即視為其放棄權利,拋棄了時效利益。如果債務人在一審未行使的抗辯權,而在二審或發回重審、再審程序中以訴訟時效屆滿提出抗辯視為其已拋棄時效利益而應駁回其抗辯。
上述一、二、三種情形系債務人采用明示方式拋棄時效利益,四、五種情形是采用默示形式拋棄時效利益。
債務人書面承諾履行部分債務,自愿履行了部分債務,系部分拋棄了原債務的時效利益,使該部分債務恢復法律強制力,而對于未拋棄時效利益部分的債務仍屬自然債務,部分拋棄時效利益并不引起原全部債務的訴訟時效重新計算,而僅是被拋棄時效利益部分的債務的訴訟時效重新計算。
時效利益不得預先拋棄,當事人在訂立合同之時不得約定不受訴訟時效限制,因為訴訟時效屬于強制性規范,以防止權利人處于優勢地位逼迫義務人拋棄時效利益,預期拋棄時效利益的行為系無效行為。
拋棄時效利益與訴訟時效中斷的關系。二者都能引起訴訟時效的重新計算。但二者有著明顯的區別,從時間上看拋棄時效利益發生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以后,而訴訟時效的中斷發生在訴訟時效期間中。從原因上看拋棄時效利益債務人居主動的地位,而訴訟時效中斷行為可以是債務人,也可以是債權人的積極行為。從效果上看拋棄時效利益可以是全部,也可以是部分債務訴訟時效重新計算,而訴訟時效中斷引起全部債務的訴訟時效重新計算。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以后,債務作為自然之債仍然存在,債務人基于誠實信用原則拋棄時效利益自愿履行原債務的情況很多見,本文就拋棄時效利益的情況進行淺顯的分析,意在審判實務中能夠準確把握。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法律后果是:當事人之間債權債務關系仍然存在,但義務人產生了拒絕履行的抗辯權,義務人行使抗辯權而使債權的請求權權能減弱,權利的法律上的強制力已不復存在,債務淪為自然之債。那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后債權人的債權如何實現呢?即通過義務人拋棄時效利益而實現。
所謂時效利益的拋棄:是指義務人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放棄因訴訟時效期間屆滿而對自己產生的利益,即放棄拒絕履行抗辯權,從而引起訴訟時效的重新計算或使債權實現,時效利益的拋棄是義務人對自己的權利的處分,這種處分不違反法律規定,不妨害社會公共利益,系具有法律效力的行為。時效利益的拋棄包括全部拋棄時效利益和部分拋棄時效利益。拋棄時效利益的形式包括明示和默示兩種形式,下面就時效利益拋棄的情形進行簡要的剖析:
一、雙方當事人達成新的協議
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4月16日作出的法復(1997)4號批復:“對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雙方自愿就原債務達成還款協議的,應當依法予以保護”。如雙方通過協商達成協議由債務人繼續履行部分或者全部債務。此時債權人的債權法律上的強制力因新的協議達成而部分或全部恢復,訴訟時效從達成新協議之日重新計算,此時的訴訟時效實際是新的協議所產生的訴訟時效。
二、債務人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
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2月11日作出的法釋(1999)7號批復:“對于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信用社向借款人發出催收到期貸款通知單,債務人在該通知單上簽字或者蓋章的,應視為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該債權債務關系應受法律保護”。債務人在催收通知單上簽字或者蓋章的行為是對超過訴訟時效債務的重新確認,從確認之日起訴訟時效重新計算,該行為屬拋棄時效利益的行為。債務人在催收通知單上簽字蓋章,與行使抗辯權是相矛盾的。如果債務人僅承認自然債務的話,就必須以超過訴訟時效進行抗辯,或拒絕簽字蓋章,或在注明已超過訴訟時效屬自然債務之后簽字蓋章,而不應僅在催收通知單上簽字蓋章。需要指出的是催收通知的內容應當是在債務人知道的情況下簽字蓋章的,如果債權人采用郵政快件的方式向債務人發出催收通知,債務人在郵政快件回執上簽字蓋章,收到快件,此時是否是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呢?對到期債務,債務人拒絕在催收通知書上簽字蓋章,債權人為取得證據往往采用郵政快件的方式進行催收,意在保全證據。收件人在回執上簽字時并不一定了解郵政快件的內容,如果快件封面注明了催收××債權,而收到快件的又是債務人(債務人是單位的應是單位負責人或主管人員)的話應視為對原債務的確認。如果郵政快件封面未注明催收具體債權的內容,或系其他人員簽收的話,不能證明債務人具有重新確認原債務的意思,此時僅是收到郵政快件,相當于訂立合同中的收到要約,而不是對超過訴訟時效債權的確認。
三、書面承諾
對超過訴訟時效的債務,債務人向債權人出具書面承諾,承諾部分或全部履行原債務,實際上是對原債務的重新確認,系拋棄時效利益的行為,訴訟時效應重新計算。如果債務人口頭承諾,之后又不履行,此時債權人也難以證實債務人拋棄時效利益,而不能通過訴訟強制債務人履行債務。
四、債務人自愿履行債務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71條規定:“過了訴訟時效期間,義務人履行義務后,又以超過訴訟時效翻悔的,不予支持”。這種履行必須是債務人自愿的,而且是已實際履行的。債務人可以履行全部債務也可以履行部分債務,已履行的債務系債務人對時效利益的拋棄,不能再以超過訴訟時效而翻悔。
五、債務人在訴訟中不行使抗辯權而拋棄時效利益
訴訟時效屆滿債務人產生拒絕履行抗辯權,債務人如果在一審辯論終結前不行使抗辯權,即視為其放棄權利,拋棄了時效利益。如果債務人在一審未行使的抗辯權,而在二審或發回重審、再審程序中以訴訟時效屆滿提出抗辯視為其已拋棄時效利益而應駁回其抗辯。
上述一、二、三種情形系債務人采用明示方式拋棄時效利益,四、五種情形是采用默示形式拋棄時效利益。
債務人書面承諾履行部分債務,自愿履行了部分債務,系部分拋棄了原債務的時效利益,使該部分債務恢復法律強制力,而對于未拋棄時效利益部分的債務仍屬自然債務,部分拋棄時效利益并不引起原全部債務的訴訟時效重新計算,而僅是被拋棄時效利益部分的債務的訴訟時效重新計算。
時效利益不得預先拋棄,當事人在訂立合同之時不得約定不受訴訟時效限制,因為訴訟時效屬于強制性規范,以防止權利人處于優勢地位逼迫義務人拋棄時效利益,預期拋棄時效利益的行為系無效行為。
拋棄時效利益與訴訟時效中斷的關系。二者都能引起訴訟時效的重新計算。但二者有著明顯的區別,從時間上看拋棄時效利益發生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以后,而訴訟時效的中斷發生在訴訟時效期間中。從原因上看拋棄時效利益債務人居主動的地位,而訴訟時效中斷行為可以是債務人,也可以是債權人的積極行為。從效果上看拋棄時效利益可以是全部,也可以是部分債務訴訟時效重新計算,而訴訟時效中斷引起全部債務的訴訟時效重新計算。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以后,債務作為自然之債仍然存在,債務人基于誠實信用原則拋棄時效利益自愿履行原債務的情況很多見,本文就拋棄時效利益的情況進行淺顯的分析,意在審判實務中能夠準確把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0醫療事故行政處理程序的步驟
2021-03-20回遷房補房款有期限嗎
2021-03-19職工工傷申請流程
2020-12-21三維標志有哪些禁用條件
2021-01-03商標注冊費用是多少
2020-12-06債務無法償還抵押物怎樣處置
2020-12-14別人不欠我錢但是有張欠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9雙方同意斷絕關系合法嗎
2021-03-04債務人死亡妻子應如何承擔責任
2021-02-22抵押物可以與他人簽訂合同嗎
2021-03-18執行董事可以外聘嗎
2021-02-20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保姆提供勞務致人損害由誰擔責
2020-12-30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購買壽險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18人壽保險理賠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5保險代位權和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0-12-26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定的第三者
2021-01-07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需要公告嗎
2020-12-28財產保險中出現施救費用怎么賠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