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結果發生后怎么處罰?
我國《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由此看出,我國采取了必免減制。所以,是否造成損害是對中止犯予以免除處罰和減輕處罰的依據。
(1)我國刑法對中止犯的處罰原則是“應當“即必須免除或者減輕處罰,而且對于中止犯處理時要先考慮損害結果。既不能與既遂犯同樣處理,也不能比照既逐犯從輕處理。
(2)對于中止犯的處罰,應同時引用刑法總則第24條和刑法分則有關具體的條文,在罪名上應對中止形態有所體現。
(3)對中止犯的從寬處罰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掌握。
(4)中止者所欲實施或剛著手實施的犯罪危害較輕,符合《刑法》第13條但書規定的,應依法不認為是犯罪。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有哪些?
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預備或者著手實行犯罪過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經得逞,則不存在犯罪中止的問題。
2.必須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這里包括兩種情況:
(1)自動放棄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前,主動放棄犯罪意圖,停止著手實施犯罪,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之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中止犯罪行為。放棄犯罪是出于行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
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進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來,則不能視為犯罪中止。
(2)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是指犯罪人在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并主動采取措施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
促使犯罪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如真誠悔悟,認識到犯罪可恥,洗手不干;因被害人哭泣、求饒,而產生同情、憐憫之心,不忍再加害于人;懾于法律的威嚴,懼怕受到刑罰懲罰;原有的犯罪欲望已通過其他途徑得到滿足或已經消失等。
引起犯罪中止的不同動機,反映了犯罪人悔悟程度的差別,但不影響犯罪中止的成立。根據刑法的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犯罪嫌疑人未完成犯罪行為或者是沒有造成預期的犯罪后果的狀態包括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預備等,一般來說,犯罪未遂的處罰是最重的,因為犯罪未遂是犯罪嫌疑人已經完成了犯罪行為的實施,但是只是由于行為人以外的原因而沒有造成預期的損害后果。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犯罪中止量刑具體是怎樣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抵押擔保是不是就是抵押貸款
2020-11-17反擔保什么時候解除
2021-02-01軟件產品登記測試報告取消了嗎
2021-01-16公民應怎樣立遺囑,遺囑怎么寫
2021-03-03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模板是什么
2021-01-03法院會拍賣唯一住房嗎
2021-03-19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勞動糾紛官司期間可以計算利息嗎
2020-11-26人壽保險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未到期保險離婚如何分割
2021-02-03人壽險的投保額如何估算,哪些人需要購買人壽險
2020-12-28工程保險費有哪些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3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26保險合同變更的類型
2021-02-06快速理賠保險定損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8外資保險公司動用保證金情節嚴重如何處罰
2020-12-20保險金請求權的時效是多長
2021-03-25年輕人如何購買保險大有講究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