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中止結果仍然發生會被判處刑事責任嗎?
犯罪中止結果仍然發生會被判處刑事責任,《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根據本款規定,對中止犯的處罰是:沒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免除處罰;對已經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減輕處罰。
二、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的區別
(一)已經著手實行犯罪
實施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種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所謂著手,就是開始實行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犯罪構成要 件的行為是由刑法分則規定的,因此確定某種行為是否屬于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應當以刑法分則為依據。但由于刑法的規定只是抽象的、原則的,因而在確定 某種行為是否屬于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時,還必須結合各個具體案件的不同特點來考慮。例如,持刀殺人、當行為人未看到被害人以前,很難說已著手實行殺人,投 毒殺人,就不需要親眼看見被害人,只要開始將毒藥放入被害人的食物時,就是著手實行殺人。盡管如此,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還是可以概括出如下特點:
1、開始侵害犯罪客體;
2、行為本身能夠造成危害結果的發生,如果沒有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出現,而讓它無阻礙地發展下去,該種犯罪就會完成。
(二)犯罪未得逞
對此,我國刑法界有不同理解:
1、犯罪目的達到說。認為犯罪未得逞,是沒有達到犯罪目的。
2、犯罪結果發生說。認為犯罪未得逞,是指沒有發生法定的犯罪結果。
3、犯罪構成要件齊備說。認為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行為沒有完全具備刑法分則規定的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筆者同意最后一種觀點。因為它與犯罪既遂的概念相對應,并且能適用于結果犯、危險犯以及目的犯等各種犯罪。
(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所以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即違背犯罪分子本意,使其客觀上不能完成或主觀上感到不能完成犯罪的原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主要有:
1、行為人本身以外的實際障礙,如被害人的反抗、第三人的阻止、自然力的阻礙等。
2、行為人本身缺乏完成犯罪的能力,如體力不濟、經驗不足等。
3、行為人對客觀事實的認識錯誤。如果認為危害結果已經發生而離開現場,實際上危害結果并未發生等。
對于刑事犯罪行為處罰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對于犯罪中止但是依舊已經造成了社會危害的情形,需要結合刑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來判斷是否應該判處犯罪行為實施者承擔刑事責任。對于任何的犯罪行為,犯罪中止之后其處罰會比較輕。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殺人但是送醫院算犯罪中止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如何確認
2020-11-13交通事故二級傷殘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有何區別
2021-01-04離婚訴訟書可以寫得詳細點嗎
2021-03-09未經批準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的會坐牢嗎
2020-12-17合同變更的原因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23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辦理產權證步驟是什么
2020-12-13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六個月后的起訴時間從何時計算
2021-02-03調解協議能經過法院確認效力嗎
2021-01-29如何買壽險才能既省錢又獲得充分保障呢
2021-02-28什么是人壽保險,投保壽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2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保險事故發生后如何才能盡快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2-26保險合同變可分為幾種情況
2021-01-20本案中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2-03再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1-26沒有上崗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2汽車沒買保險交警查到會怎樣處理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