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認罪認罰不起訴有哪些法律法規
在我國對相關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我國相關的依法從寬的處罰要求決定,我國會根據相應的案件情況對相應的當事人的違法情況進行相應的考慮。對于相關案件罪行較輕,且有相關認罪認罰的當事人進行相應的免于起訴的決定。
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犯罪事實沒有異議,自愿在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的見證下簽署具結書的,對符合刑罰裁量條件的適格犯罪嫌疑人,可以作出酌定不起訴處理。
為確保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依法有序開展,進一步將不起訴處理結果納入認罪認罰試點工作范圍,根據刑法、刑事訴訟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決定》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檢察機關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座談會紀要》,結合本地區司法工作實際及經驗,制定本實施細則。實施相關的不起訴案件的辦理工作。
第一條,對于依法不構成犯罪、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以及經過補充偵查依然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嚴格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作出法定不起訴或者存疑不起訴,不得適用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開展認罪認罰不起訴,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依法辦理原則,應當遵循刑法、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確保案件處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二)權利保護原則,應當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應當保障犯罪嫌疑人獲得有效法律幫助,確保其了解認罪認罰的性質和法律后果,自愿認罪認罰;
(三)證據裁判原則,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收集、固定、審查和認定證據,不得以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代替檢察機關案件審查職能的行使,確保司法公正。
(四)裁量有據原則,對犯罪嫌疑人啟動認罪認罰不起訴,既要堅持發揮檢察自由裁量權原則,又要堅持依法有據原則,應當在符合本實施細則規定的基本條件下,進行檢察自由裁量權;
(五)接受監督原則,對犯罪嫌疑人啟動認罪認罰不起訴,應當自覺接受本院紀檢部門、上級檢察機關及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的監督,必要時,應當進行聽證和宣告。
第三條,刑事案件審查結束時,承辦檢察官發現犯罪嫌疑人實際羈押期限已接近或者超出實際可能被判處的刑期,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的,一般應當作出認罪認罰不起訴處理。
本條所稱“接近”,是指犯罪嫌疑人的實際羈押期限與宣告刑之間差距不足三個月。
第四條,共同犯罪中處于次要、輔助地位的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所做的供述和指認對于查清犯罪、指控主犯起到重大作用,同時具備法定的減輕、從輕處罰情節,綜合考量其法定最高刑不超過三年有期徒刑的,一般可以作出認罪認罰不起訴處理。
承辦檢察官應當綜合考量犯罪嫌疑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認罪認罰的態度以及其供述、指認對于查清犯罪所起的作用以及所涉嫌犯罪的性質,綜合作出裁量。
第五條,犯罪嫌疑人已達起訴條件,但犯罪情節輕微,依照法律規定宣告刑可能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適用緩刑條件,且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沒有起訴必要的,可以對其作出認罪認罰不起訴處理。
依照本條作出認罪認罰不起訴的,應當同時要求犯罪嫌疑人在本院規定時間內完成社會公益服務,并提供相關證明。
犯罪嫌疑人依照本院規定的時間完成社會公益服務,經查證屬實,且沒有新的犯罪事實或證據變化的,應當對其作出認罪認罰不起訴處理。
第六條,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承辦檢察官可以不附加條件提出酌定不起訴的處理意見,但應當說明不需附加條件的理由。
第七條,對于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案件,應當主動發揮審前分流的積極作用,對其中人民法院可能判處免予刑事處罰或者單處罰金的輕微案件,應當作出酌定不起訴處理。
對于提起公訴后法院判處免予刑事處罰或者單處罰金的案件,承辦檢察官應當書面向部門負責人說明理由。
第八條,依照本實施細則第五條要求犯罪嫌疑人完成社會公益服務,應當結合其犯罪情節、種類及可能判處的刑罰設置要求。規定的時間段應當在一個月以上三個月以下,設置的公益服務時間一般應為6小時以上30小時以下,并載明認罪認罰具結書。
公益服務要求也可以不設置時間要求,而設置次數要求。設置公益服務次數要求的,一般應當掌握在一次以上五次以下。
本實施細則所稱的“公益服務”,包括但不限于協助維持交通秩序、參與社區義工活動、慈善捐款等。
第九條,犯罪嫌疑人在完成社會服務后,需向檢察機關提供接受社會服務單位、場所出具的加蓋公章、列明聯系人姓名及聯系方式的完成社會服務事項證明。案件承辦檢察官應當對犯罪嫌疑人完成社會服務事項進行核實。
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認罪認罰不起訴:
(一) 曾因犯罪被司法機關處理過的;
(二) 近三年內有違法行為被公安機關處罰的;
(三) 辯護人、值班律師認為不構成犯罪或不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
(四) 在作出不起訴決定之前發現其再犯新罪、或者有前罪未如實供述的;
(五) 依照本實施細則第五條被設置社會公益服務考驗的犯罪嫌疑人,未能在本院設置的時間段內完成社會公益服務,或者弄虛作假、故意不完成社會公益服務的。
我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做出相關規定,對這類人的相關的合法權益和相關的免于起訴的決定有著嚴格的要求。對于被告人不構成犯罪的或在重大案件中有立功表現的當事人,相關的檢查院決定處以相應的免于刑事起訴的相關決定。
法定不起訴和酌定不起訴的情形分別是什么?
取保候審檢察院不起訴適用情形有哪些
教您如何打官司之交不起訴訟費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在擔保法中的效力
2021-03-19公司法 注冊資金 抽資
2021-03-03合伙合同書范本
2021-01-25合伙人退股如何清算
2021-01-12工程款支付流程是什么,工程款支付的違約責任是什么
2020-12-23駁回先予執行復議申請通知書還是裁定書
2021-01-27仲裁協議的獨立性具體是怎么樣的
2021-03-04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是什么意思
2021-02-18【拆遷賠償】拆遷賠償款如何辦理提存手續
2021-01-16哪些是合同的詐騙類型
2021-01-14暑假期間學生溺亡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1-18政府回購房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2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1-24單方面辭職勞動合同書是否可以違約
2021-03-25勞動糾紛宣判后多久執行
2020-12-29人身保險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2-25人身保險合同代簽效力
2021-02-20責任保險和解制度的重構
2020-12-05保險公司應告知健康保險合同事項
2021-02-20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