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刑事犯罪根據犯罪人主觀心態的不同可以分為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但無論是對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其中都是又更詳細的分類的。故意犯罪可以分為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而過失犯罪則包括了過于自信的過失與疏忽大意過失。其中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有什么區別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犯罪故意有哪些類型?
我國《刑法》第14條第1款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據這一規定,所謂犯罪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一種主觀心理態度。犯罪的故意是罪過形式之一,是故意犯罪的主觀心理態度,故意犯罪是在故意心理支配下實施的犯罪。犯罪故意包括兩個要素,即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實施危害行為的行為人在主觀方面必須同時具備這兩個方面的要素,才能認定他具有犯罪的故意而構成故意犯罪。
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二、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有哪些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范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二者不同之處在于: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于間接故意。我們認為不存在行為人認識到結果必然發生而加以放任的情況,因為放任是對危害社會的結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前提是危害結果存在發生與不發生這兩種可能性時,只有如此,行為人才可能存在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的心理態度。
通過上文的分析之后,大家應該已經知道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有什么不同之處了,主要在于兩個方面即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從實際情況出發直接故意的主觀惡性是更大的,不過在量刑處罰的時候,并沒有區分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量刑標準都是一樣的。
哪些犯罪可能被判無期徒刑?
檢察院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情形有哪些?
怎么計算刑事犯罪追訴時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第三方支付代扣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3擔保合同的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0-11-19肇事司機死亡誰賠償給受害人
2020-11-23告誡制度適用哪些范圍
2020-11-24股東的個人財產和公司財產的區別
2020-11-11沒履行監護權可否不贍養
2020-11-13被關在豬圈里與豬爭食 女子精神失常
2021-03-12冒充軍官行騙怎么處罰
2020-11-29放棄贍養是否可以免除贍養義務
2021-01-26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2021-03-20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多久可以量刑
2021-03-22轉繼承有怎樣的特征
2020-11-08顧客如果喝醉酒在超市摔倒,誰來擔責
2020-12-24勞務合同適用什么法律
2020-12-11簡并票種統一式樣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保險理財產品有的種類
2021-01-22飛機因天氣原因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0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人身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