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捕撈水產品是行為人違反相關法律和法規的規定,在禁漁期內捕撈水產品的行為。該行為不利于國家對相關水產品的保護,不利于物種多樣性的延續。刑法明確規定了相關條文來禁止這種行為。
(一)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1、區分合法行為與犯罪的界限。根據《漁業法實施細則》第19條的規定,因科學研究等特殊需要。在禁漁區、禁漁期捕撈或者使用禁用的漁具、捕撈方法,或者捕撈重點保護的漁業資源品種,只要經過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即為合法,不構成本罪。
2、區分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界限。不具備情節嚴重的非法捕撈水產品的行為,如未按漁業法規定取得捕撈許可證而擅自進行捕撈,數量不大的;使用禁用的漁具和方法捕撈水產品但未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偶爾違反捕撈許可證關于作業類型、場所、時限等方面的規定進行捕撈的,屬于一般違法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由漁業主管部門或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情節是否嚴重,是區分兩者的標準。
(二)本罪與盜竊罪的界限
兩罪在主觀故意的形態上是相同的,只是故意的內容不同。非法捕撈水產品故意的內容是明知非法捕撈的行為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仍故意為之;盜竊罪故意的內容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而為的秘密竊取的行為。因而說明了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與盜竊罪是性質不同的犯罪,區別是:
1、客體不同。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水產資源的管理制度,屬于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的犯罪;后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屬于侵犯財產的犯罪。
2、客觀方面不同。本罪表現為違反國家保護水產資源法規非法捕撈水產品的行為,而盜竊罪為以秘密方法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行為。因而在實踐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水面或他人承包的漁塘中,毒死或炸死較大數量的魚并將其偷走,未引起其他嚴重后果的,應以盜竊罪論處。
3、主體不同。本罪的主體既包括自然人又包括單位,盜竊罪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
4、犯罪對象不同。本罪的對象是除了珍貴水生動物以外的所有水產品資源,具有特定性,盜竊罪的對象則范圍廣泛,包括所有的公私財物。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第三方支付是怎樣的
2020-11-12法定監護人變更監護有哪些方式
2021-02-26女兒不贍養父母能繼承遺產嗎
2020-12-04軍婚怎么樣才能離婚
2021-01-12脅迫婚姻需要證據嗎,都需要哪些證據
2020-12-02未約定授權期限合同不成立嗎
2020-11-14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合同糾紛公司沒有錢怎么辦
2021-03-19離婚訴訟的十大誤區
2021-03-14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哪些情況壽險保險人可以免責
2020-12-03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是什么意思
2021-03-16保險的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糾紛
2021-03-17保險單遺失對理賠有影響嗎
2021-03-04車輛自燃險有必要買嗎
2021-03-2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4保險法解釋二的出臺,對司法實踐更具有操作性了
2021-03-22出口產品責任保險的國際法律訴訟環境
2021-02-15怎么判斷鐵路征收的補償是否合理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