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中國現行《刑法》規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體罪名之一。失火罪是指由于行為人的過失引起火災,造成嚴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兩者都作為引起火災的犯罪罪名,一直是司法理論與實務界討論的重點。那么,失火罪與放火罪在法律上有哪些區別?本文整理了相關的法律條文與知識,為您提供一定的參考。
失火罪與放火罪的界限失火罪與放火罪在客觀上都表現為與火災有關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都侵害了社會公共安全。但兩者有明顯的區別:
(1)在客觀方面,失火罪必須造成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嚴重后果,才能構成。放火罪并不以發生上述嚴重后果作為法定要件,只要實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為,放火罪即能成立。
(2)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失火罪是過失犯罪,以發生嚴重后果作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
(3)主體要件處罰年齡不同,放火罪年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即可構成;失火罪年滿16周歲的人才負刑事責任。
(4)主觀罪過形式不同:放火罪由故意構成,失火罪則出于過失。這是兩種犯罪性質的根本區別所在。
司法實踐在認定這種案件中,有時會發生過失犯罪轉化為故意犯罪的情況。例如,某人在倉庫吸煙無意中將未熄滅的火柴頭扔到草堆上,當即起火。這時行為人本應奮力滅火以避免火災的發生,而他卻揚長而去,漠不關心,任火勢蔓延,致釀成災。這里行為人開始只是無意中將火柴頭扔進草堆,并非故意制造火災,本應認定為失火行為,但由于其先前的失火行為已經造成火災的危險,行為人負有滅火、消除危險的義務。在其能夠履行義務的情況下,明知不滅火可能造成火災,卻不予履行,聽任火災發生。這時行為人主觀罪過已轉化為間接故意,因而構成以不作為形式實施的放火罪,不應再以失火罪論處。
律霸小編為您整理這篇文章,希望能更好的幫助您了解關于失火罪與放火罪在法律上有哪些區別的法律知識,歡迎瀏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辭職后需要跟公司拿回勞動合同嗎
2021-01-12勞動調解委員會受理范圍是哪些
2021-01-03抵押登記到期了還有效嗎
2020-11-20借款協議不真實訴訟有效嗎
2021-01-14雇傭合同的責任承擔有什么規定
2021-02-28交通事故鑒定醫療終結時間期限是多久
2020-11-16工程款支付證書是什么,工程款支付證書怎樣寫
2021-02-22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身體不好沒盡到贍養能分撫恤金嗎
2021-01-21單方終止合作合同怎么賠償呢
2021-01-13合同約定復利計算利息到期不付可以要求支付嗎
2021-03-24房產按比例贈與契稅怎么算
2021-03-17伯父贈與房產給侄兒怎么交稅
2021-02-23員工與公司解除合同能否要到賠償
2020-12-22勞務公司違法分包包工頭負什么責任
2020-12-02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如何設置?
2021-02-2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單的種類
2021-01-15人身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