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障礙者的刑事責任應該要如何承擔?
我國刑法又對這三級刑事責任能力規定了不同的責任承擔。其中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輕度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患有輕度精神病、精神發育不全、神經官能癥及病態人格的精神障礙者。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上述刑法規定可以看出,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進行刑事處罰,既不同于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于完全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1、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由此可以看出:
第一,精神病人應否負刑事責任,關鍵在于行為時是否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第二,行為時是否有辨認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據行為人的供述來確定,也不能憑辦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確定,而是必須經過法定的鑒定程序予以確認;
第三,對因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并不是一概放任不管,而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強制醫療。
2、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2款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力,因此,應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
3、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于前兩種精神病人之間的一部分精神病人。 與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相比,這種人并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不能象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樣,完全不負刑事責任。但是這種人作為精神病人,其刑事責任能力畢竟又有所減弱,因此,我國刑法規定對這種人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綜合上面所說的,對于精神病犯了刑事案件的人,那么在處罰的上面一般就會對當事人先進行鑒定再來看是否會承擔相應的責任;而對于當事人在合法的情況之下就該為自己所做錯的事而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案件的處理都是有法律依據的。
精神病犯罪就能免責嗎
精神病人犯罪的刑事責任怎么承擔
精神病人犯罪是否承擔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援助辯護的種類和適用情形
2021-02-10有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起訴
2021-03-01公司被起訴能夠破產嗎
2020-12-10減刑、假釋司法解釋
2021-03-132020婚前財產協議怎么寫,婚前財產協議有效嗎
2020-11-27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3-06擔保合同期限有多久
2021-02-24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免責條款怎么履行告知義務
2021-03-26打零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1-03-19房地產糾紛案件舉證須知
2021-01-19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5【法律常識】擔任勞動爭議調解員的條件
2021-03-11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存在的問題及難點
2021-02-01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無證駕駛人致人受傷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