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 ??
刑事和解 ? ?
刑事諒解書
? ? ?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 ? ? 刑事案件管轄? ? ? 刑事訴訟
犯罪中止和犯罪預備雖然由于某些原因并沒有形成真正的犯罪,但是說明行為人在主觀意識里已經有了實施犯罪的動機和想法。為此,我國對犯罪中止和犯罪預備也有嚴格規定和相關的懲處措施,那么,犯罪預備和犯罪中止有何區別?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犯罪預備的概念
犯罪預備,我國刑法第22條第1款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我國刑法學界認為這只是對犯罪預備行為的描述,并非犯罪預備的概念。根據這一規定及有關刑法理論,犯罪預備形態,是指行為人為實施犯罪而開始創造條件的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行為的犯罪停止形態。如預備犯罪工具、創造犯罪條件等。犯罪預備具備以下特征:
1、行為已經著手實施犯罪預備行為;
2、犯罪預備行為必須是在著手實施犯罪前停止下來;
3、犯罪預備行為停止在犯罪預備階段必須是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
二、犯罪中止的概念
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情形。
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時間性、中止的自動性、中止的客觀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個特征
(1)中止的時間性;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發生在犯罪預備階段,也可以發生在犯罪實行階段;犯罪還沒有形成結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犯罪既遂后自動恢復原狀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現犯罪中止。
(2)中止的自動性;即行為人認識到客觀上可能繼續實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棄原來的犯罪犯罪意圖。
(3)中止的客觀性;
(4)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須是沒有發生作為既遂的犯罪結果,否則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并不要求沒有發生任何犯罪結果,而是沒有發生作為既遂標志的犯罪結果。
我國《刑法》第24條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三、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1、概念不同
犯罪預備,是指做實施犯罪前的準備工作;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自動有效的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是犯罪中止。
2、處罰不同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以上就是“犯罪預備和犯罪中止有何區別?”的具體回答,雖然犯罪終止和犯罪預備都沒有構成犯罪,不會和其他犯罪分子一樣接受相應的刑事處罰,但是,這兩種行為也都是我國法律令行禁止的。所以,小編建議大家,如遇問題可以向相關機構或者專業律師進行咨詢,尋求合法合理的解決辦法,千萬不要一時沖動,觸犯法律。
犯罪人什么時候可委托辯護人
剝奪政治權利期間再犯罪如何處罰
如何認定共同犯罪成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況可以獲得刑事賠償
2021-01-02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2021-03-20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1-01-19房地產抵押登記的程序
2021-01-21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勞動合同主體能是未成年人嗎
2021-03-10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則
2020-11-15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員工意外險怎么做賬
2021-01-02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類有哪些
2021-01-17土地承包的主體可以是誰
2020-12-27土地流轉有哪些常見方式
2020-11-20門面房拆遷補償與住宅一樣嗎有什么區別
2021-01-13拆遷補償款夫妻如何分割
2020-11-15拆遷對低保戶的補償有什么規定
2020-11-08何種房產糾紛可以向法院起訴
2020-11-24舊城改造拆遷項目補償標準
2020-12-06家庭小工廠拆遷補償需要完善什么手續
2021-02-05房屋拆遷的三種補償形式
2020-12-09房屋拆遷產權置換如何查詢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