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的主體可以是誰
(一)發包主體
發包主體(即發包方)是指依法有權對農村土地行使發包權的當事人。
這里“發包權”,是指發包方發包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和委托發包農村土地的權利。
發包方享有下列權利:
(1)發包本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本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
(2)監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
(3)制止承包方損害承包地和農業資源的行為;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該條規定的發包方的權利是法定權利,即使在承包合同中未約定,也仍然依法享有這些權利;同時,不得在承包合同中限制這些權利,如果有限制這些權利的條款,則該條款無效。
發包方承擔下列義務:
(1)維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非法變更、解除承包合同;
(2)尊重承包方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3)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為承包方提供生產、技術、信息等服務;
(4)執行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5)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該條規定的發包方的這些義務是法定義務。發包方必須履行,不得減輕或者放棄,在承包合同中也不得約定減輕或者放棄。如果承包合同中有減輕或者放棄其義務的條款,則該條款無效。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12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發包。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的,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由使用該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發包”規定,發包方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具體來說:
(1)村農民集體所有的農村土地,如果該村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就由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包;如果沒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則應由村民委員會發包。這里的“村”指行政村,即設立村民委員會的村,而不是指自然村。
(2)組農村集體所有的農村土地,如果該組有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就由該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包;如果沒有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則應由村民小組發包;如果沒有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且村民小組不具備發包的條件或者由其發包不方便的,依法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代發包。
(3)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由使用該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發包。
顯然,兩類農村土地承包的發包方都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即村集體經濟組織、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村民小組。其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主要發包主體。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承包方)
1.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
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農村土地承包法》第15條)。農戶是農村中以血緣和婚姻關系為基礎組成的農村最基層的社會單位。它既是獨立的生產單位,又是獨立的生活單位。作為生產單位的農戶,一般是依靠家庭成員的勞動進行農業生產與經營活動的。對農村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的,農戶成為農村集體經濟中一個獨立的經營層次,是農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單位。
法律規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符合我國農村的實際。首先,從農村土地承包的實際清況來看.承包是以“戶”為單位進行。土地承包合同由“戶”的代表與發包方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是按戶制作并頒發。
其次,以戶為單位可以解決農村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從集體所得土地份額無法與農村集體簽訂承包合同并無法履行合同的問題,能較好地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土地權益。最后,一方面農村的傳統信用系統建立在家庭信用的基礎上,一般認為農戶才是交易活動的主體,這一點在農民共同體里很重要。另一方面發包方或交易相對應的另一方總是希望以家庭(戶)為單位,以戶的財產承擔責任,以確保義務的履行。從這個角度講,以戶為承包單位符合我國農村的實際清況,有利于農村經濟活動的進行。
需要說明的是:(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每一個成員都有承包土地的權利,在家庭承包中,是按人人有份分配承包地,按戶組成一個生產經營單位作為承包方;(2)強調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主要是針對農村集體的耕地、草地和林地等適宜家庭承包的土地的承包;(3)農戶內的成員分家析產的,一些地方的實際做法是單獨成戶的成員可以對原家庭(戶)承包的土地進行分配。
2.其他方式承包承包方是農戶、單位或個人。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的規定,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給農戶,也可承包給單位或個人,這里的單位或個人可以來自本集體經濟組織外。需要注意的是:
(1)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承包權(《農村土地承包法》第47條)。
首先,該條僅適用于以其他方式如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承包的農村土地,具體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土地資源,以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四荒“地為代表。采取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不適用該條的規定。1996年中央有關文件指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民都有參與治理開發“四荒”的權利,本村村民享有優先權。也鼓勵和支持有治理開發能力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或個人采取不同方式治理“四荒”。
在優先承包權問題上,1999年中央有關文件又重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農民都有參與治理“四荒“的權利,同時積極支持和鼓勵社會單位和個人參與。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民享有優先權。
所謂同等條件,即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和外部競包者同時參與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競爭,在兩者農業技術力量、資金狀況、信譽狀況、承包費用等條件相當的情況下,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優先取得該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兩者資信、技術等條件有所差異的清況下,當然應采取擇優選用的標準,而絕不是當然地將土地包給條件處于劣勢的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否則就違背了招標、拍賣、公開協商所強調的公開性、公正性和程序性的原則。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在以其他方式承包土地的倩況下,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一定享有優先權,這里的優先是以“同等條件”為前提的。在與本集體經濟組織外的單位或個人競爭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時,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與外部競爭者具有同等的競爭條件時,發包方才可將土地優先承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
(2)以其他方式將農村土地承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應遵循的發包程序。《農村土地承包法》第48條規定:“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鎮)人民政府批準。”“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的,應當對承包方的資信情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審查后,再簽訂承包合同。”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2/3以上成員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且,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承包經營的,發包方應當對承包方的資信情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審查后,再簽訂承包合同。
好了,以上就是律霸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土地承包的法律相關知識,希望各位已經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并且能讓您知道您所遇到的問題的下一步該怎么去做。如果您遭遇了這樣的問題,一定要用法律的武器為自己捍衛公平,如您需要法律咨詢,請進入律霸網,咨詢專業律師,相信定會有完美的答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在租賃合同存續期間承租人死亡怎么辦
2021-02-03什么是圖形商標
2021-03-13破產和解是否有利于債權人債權利益的實現
2021-01-16沒有約定還款期限的債務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3-21喪葬費、死亡撫恤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14預售房屋抵押登記程序
2020-12-26公章外借他人使用所簽訂的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1裝飾公司用假材料如何處罰
2021-01-01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地役權合同模板舉例
2020-12-27政府回購房贈與他人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14集資房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嗎
2021-02-03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企業要求合同變更,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0-11-25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人壽保險合同到期要怎樣繳費
2021-03-14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朱某借車給同事吳某,借車發生事故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5去交警隊處理事故要叫保險公司的人嗎
2021-02-15開車撞樹上保險怎么賠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