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或者為了競爭一些職位,都會給負責人、領導等送禮。有的行為,就構成了行賄罪。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具體該怎樣認定行賄罪呢?我國法律規定行賄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呢?針對以上問題,下文將一一為您展開介紹。
一、怎樣認定行賄罪
認定盜竊罪,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進行分析:
(一)客體要件
本罪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其中,主要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的廉潔性;次要客體是國家經濟管理的正常活動。另外,行賄罪的犯罪對象是財物。這里所說的財物,與受賄罪中的財物相同。
(二)客觀要件
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或者在經濟往來中,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行為。上述行為須達到一定界限才能構成犯罪。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是收買國家工作人員以及其他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關自己謀取不正當的利益而實施這種行為,意圖謀取不正當利益。
二、行賄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行賄罪,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數額較大,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費、手續費的行為。
鑒于在經濟交往中,一些單位或個人不顧國家規定,采取對參與經濟活動的國家工作人員給予財物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這些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手段,為這些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大開方便之門,實行不公平的競爭,達到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這種行為同第1款規定的行為具有同樣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因此,本條第2款規定: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行賄論處。即這種行為也構成行賄罪。
為了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本條第3款專門強調: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如果同時具備被勒索給予財物和沒有得到不正當利益兩個條件,不能以行賄論處。如果行為人系由于被勒索而給予財物的,但是行為人謀取了不正當利益的,仍應以行賄論處。關于怎樣認定行賄罪的問題,就為大家介紹到此,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都可以來電咨詢我們的專業律師。
2020行賄罪最新司法解釋
行賄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怎么對單位行賄罪中的法定代表人量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伙和入股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股權收益是否可以擔保
2021-01-19訴訟離婚糾紛要多久判離
2020-12-20律師函的種類有哪些
2021-01-09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限制是什么
2020-11-24服刑人員假釋考驗期內應遵守哪些規定
2021-03-11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交通事故的賠償調解程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解除合同需要給對方合理期限嗎
2021-01-01房產證沒有本人簽字能抵押嗎
2020-12-22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勞務派遣員工轉正后工齡如何認定
2020-11-20酒后溺亡意外保險賠嗎,哪些情況意外險不賠
2021-01-02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0-11-21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二)
2021-02-11保險合同的條款形式有哪些
2021-02-13本案的保險理賠依據如何確定
2021-02-25財產保險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2021-03-16當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15交通意外保險協議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