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包括如下三方面內容:
1.死刑犯臨刑前,應給予必要的心理矯治和法律救濟;
2.死刑犯臨刑前,應該安樂、祥和地死去,而不應掙扎著痛苦地死去;
3.施行“臨刑關懷”的目的,不是同情死刑犯,而是同情“人之死”,以達到社會教化的目的。
那么,具體而言,應該如何對死刑犯施行“臨刑關懷”呢?筆者認為,首先應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在試行一段時間后,再上升為法律。
這些制度應該包括如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實行預先告知制度。預先告知是指預先告知死刑犯執行死刑的時間,而不是一審宣判死刑,或二審裁定維持原判的時間。除告知執行時間外,還要告知執行地點和方式;除告知死刑犯本人外,還要告知其家屬及全社會。宣布對死刑犯執行死刑至少應提前24小時告知,使死刑犯對自己的死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有關部門有一定的時間施行“臨刑關懷”。
2.心理輔導和安慰。死刑犯從宣判到執行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此間,如果對死刑犯給予一定的疏導與安慰,死的恐懼便會有所減輕,因此對死刑犯給予心理輔導與安慰是十分必要的。對有宗教信仰的死刑犯,除必須進行心理輔導外,允許讓其所屬教會給予舉行簡樸的宗教告別儀式,以安慰死刑犯,如做彌撒、超度等。
3.允許親朋與死刑犯訣別。死刑犯被執行死刑,雖說是罪有應得,但痛苦的并不僅是死刑犯本人,還有死刑犯的親戚朋友,特別是其父母兄弟妻兒。允許親朋與死刑犯訣別,既撫慰了死者,又平息了其親戚朋友,平息了這一小群人的悲傷和可能會引發的仇恨。
4.實行“安樂死”,即實行注射方式。人類社會從最初的殘暴刑罰開始,逐步過渡到槍決、電椅、注射等,說明人類正朝著文明的法制社會進步。現代社會已經一致公認,只有注射死刑才是最文明的死刑執行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調解
2021-01-22留置權的取得范圍怎么規定
2021-01-10交通事故賠償技巧有哪些
2021-03-23支票有效期
2021-01-06勞動合同模板的內容是如何的
2021-02-17撞到人受傷逃逸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1-26遺囑怎么寫法律才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24軍人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3-14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與損害賠償
2021-01-14違法分包合同無效可以以仲裁嗎
2021-02-13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公證的法律效力怎么樣
2020-11-25簽了合同又作口頭承諾有效嗎
2021-01-31基本的購房知識匯總
2020-12-11崗位變更合同書怎么寫通知
2020-12-10行政訴訟中,被告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請調取證據
2020-11-10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定期人壽保險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9買賣投連險有哪些費用需要交納
2021-03-24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
2020-12-06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