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訴訟中誰申請回避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在遇到法律規定的四種情形時,應當自己向所在機關提出回避的申請。如果明知自己應當回避而不自行回避或者不知道、不認為自己具有應當回避的情形,因而沒有自行回避的,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被告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回避的條件是: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近親屬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主 要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或者他們的近親屬與本案處理結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也可能影響案件客觀公正地審理..所以他們應當回避,不再 參與案件的處理。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由于他們在案件中曾有過這樣的身份,執行過或履行過一定的任務或義務,因而可能 對整個案件或案件的某個事實已形成自己的看法。如果他們再以辦案人員的身份處理該案件,就有可能會影響案件事實的正確認定和公正處理,因而也應當回避。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會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所謂其他關系,是指近親屬關系和利害關系以外的某種關系,諸如交往密切的上下級關系、同學關 系、朋友關系等等。另外,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因此,曾是原合議庭成員的,在 案件重新審理時,也應自行回避。
(5)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請客送禮,或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也必須回避。如有 上述情形,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都可提出申請回避。如遇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刑事回避中分為了三種情況,即自行回避、申請回避以及指定回避。一般人民法院在開庭的時候就會按照法定程序告知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他們享有申請回避的權利,同時還需要詢問他們是否申請有關人員回避。不過,在提出回避申請之后會先做出審查,符合條件的才會決定有關人員回避。
提出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后多久做出決定?
民事訴訟中的證人回避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賠償適用情形
2020-12-14雇傭童工發生事故雇主應負的責任有哪些
2021-02-03涉外離婚的處理原則如何規定
2020-12-09工傷賠償可直接上訪嗎
2021-02-06公益組織能否是商標權主體
2021-03-16交通事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07關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涉及的幾個常見問題
2021-01-21被扶養人生活費怎么計算
2021-01-02法院恢復審理有期限嗎
2021-01-26哪些房產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
2021-03-23交通違法打單要人證合一
2021-01-30連環購銷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9煤礦辭退體檢嗎
2021-02-20勞務合同要注意些什么
2021-02-20侵權責任和產品責任可以同時主張嗎
2020-12-2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在出險后出單賠償案
2021-01-12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輕微傷保險公司賠付還要額外賠付嗎
2021-01-05什么是被投保人
2020-12-29土地轉包與土地轉讓這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