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民事立案是什么意思?
立案是訴訟的起始階段,立案后法院算是正式受理了該起訴訟案件,民事法院立案的條件:
1、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二、民事訴訟程序是指什么?
1、起訴,即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
2、立案審查 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對裁定駁回起訴不服,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受理后,法院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通知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可根據當事人申請,做出財產保全裁定,并立即開始執行
3、排期開庭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4、開庭審理 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回避 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表意見。 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 如果達成調解協議,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后生效,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行;未達成調解協議,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宣判)。
5、 宣判 同意判決,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我院告訴庭提出執行申請;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區分對待: 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當然,民事法庭的立案也絕不代表著就會馬上開庭審理,立案之后法院會通知當事人開庭審理的時間。原告遞交了訴訟請求之后,如果得到的通知是人民法院不予立案,人民法院也會直接告知當事人不立案的原因。民事案件的立案當然是指民事法庭,如果刑事案件,立案就可能是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
立案需要拿證據材料原件去法院審核嗎
立案后可以撤銷嗎?哪些情況下立案之后還能撤銷案件?
刑事案件不予立案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徇私舞弊罪的立案標準都有哪些呢
2020-12-29手腕功能鑒定評殘
2021-01-22關于孩子姓氏的約定有效嗎
2021-03-07知識產權保護法包括哪些
2020-11-17訂婚退婚訂金怎么辦
2020-12-22取保候審保證書怎樣寫
2020-11-12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1-13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1-01-07勞動條件發生變化能變更合同嗎
2021-01-17是不是只要雙方沒有簽訂合同,就不須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21集資房資格轉讓金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20最新房地產法
2021-01-03勞動合同終止包括幾種情況
2021-01-11商場未盡保障義務是否應當賠償
2021-02-05酒后駕車意外保險可以賠償嗎
2020-12-20車輛出險保險索賠技巧
2020-11-11建工險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1-01-15可分攤為公攤面積的空間分為哪幾類
2021-02-09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火災保險賠償賠償標準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