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訴訟回避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第三十一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二條 本章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二、刑事案件可以委托哪些人做辯護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由此可見,只要有可能影響到案件公正審理的這些工作人員,理論上都應該進行回避,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工作人員發現這些狀況的話,都會自行回避的,因為司法機關也要對案件的偵查、審查和審判工作負法律責任。
在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主體包括什么
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決定有哪些規定
刑事訴訟法回避復議的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訴訟程序有哪些
2021-02-16行政拘留屬于聽證范圍嗎
2021-01-30未成年人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財產嗎?
2020-12-23公司經營權反擔保抵押可以嗎
2020-11-27央視曝銀行卡黑市,銀行卡被盜怎么維權
2021-01-25可以去看守所探監嗎,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19交通事故責任劃分及賠償標準
2020-12-30財產保全后賬戶可以有資金往來嗎
2021-02-27養子女、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可以代位參與繼承嗎
2021-01-25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銀行不同意放款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12買受人遲延受領貨物造成貨物變質的,風險誰來承擔
2021-01-07離婚時集資房怎么分
2021-01-08用人單位能否在服務期內扣押員工證件
2020-12-23保姆提供勞務致人損害由誰擔責
2020-12-30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海上保險合同保險標的規定
2021-03-16《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罰款5至30萬的情形
2021-01-25保險加保保全什么意思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