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的訴訟過程中如果發現了司法人員和其中一方當事人有關聯的話就會直接影響到案件的最后客觀性,國家為了讓司法問題不會出現嚴重的公正偏差就設置了回避的制度,但是回避制度里應該讓更高等級的人做出決定。那么,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由誰做出?
一、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由誰做出?
審判長、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決定。前提:院長沒有為本案的審判人員。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一條 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的規定也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回避的程序
1、回避的提出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的規定,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應當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又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91條的規定,二審人民法院發現一審人民法院的審理有違反回避制度的,應當裁定撤消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2、回避的審查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0條和第31條的規定,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的回避,應當由法院院長審查和決定。
3、回避的效力
根據《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8條的規定,如果對回避決定不服,可以當庭申請復議一次。如果沒有當庭申請復議,回避決定就會發生效力。
綜上所述,訴訟中的當事人有關系的直接申請就能讓法官做出相應的回避決定,但是如果是審判長即法官在某個案件的審判中如果有和當事人存在法律限制的某種關系的話,就需要讓更高級的院長來做出決定。
在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主體包括什么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哪些情況應當回避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冒充房主簽訂房屋轉租合同
2020-12-17中外合資有私營企業嗎
2021-03-18同意股權轉讓需要多久
2021-01-26房屋租賃是物權處分嗎
2020-11-25新三板掛牌到上市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14監護人有權處置被監護人的財產嗎
2021-03-23申請傷殘鑒定有什么程序
2020-11-14公款轉賬時間限制嗎
2021-03-02什么是房屋中介,房屋中介費應該給多少
2021-01-18競業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多久
2020-11-29發生哪些事故時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
2021-01-05飛機延誤賠償多久到賬
2021-01-09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夫妻離婚時是否能分
2021-03-19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如何被限制
2021-01-04人身保險合同的主體客體以及內容是什么
2021-03-08保險對方公司不肯調解怎么辦
2021-03-18交通意外撞死人保險怎么賠償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