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關于刑訴法解釋第31條是對檢察官回避進行了規定,事實上,包括檢察官在內所有公檢法的司法人員都有回避制度的規定,其目的不僅是為了防范與案件當事人有關聯的司法人員故意或無意作出妨害司法公正的行為,更重要的是為了避免案件當事人及其親屬對司法人員的正常工作行為產生誤解和偏見,那么,最高法刑訴法解釋31條具體是什么規定呢?
一、最高法刑訴法解釋31條的內容
最高法刑訴法解釋31條的內容為: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出庭的檢察人員回避的,人民法院應當決定休庭,并通知人民檢察院。
二、包括檢察人員、審判人員在內的司法人員回避制度
1、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1) 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2) 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3) 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4) 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5) 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2、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回避,但應當提供相關證據材料:
(1) 未經批準,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
(2) 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
(3) 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報銷費用的;
(4) 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
(5) 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戶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
關于司法回避包括兩種情況,即自行回避和被要求回避,從上述案件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檢察人員回避的情況看,一方面這五種情況不僅是檢察人員應該回避的問題,而且還涉及到檢察人員違法違規的行為;另一方面案件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在法庭上提出這些情況時,不能是口頭上妄加猜測,而是要提供有效的證據材料,法院接受申請之后應休庭并通知檢察院。
刑事賠償的范圍是什么
檢察院刑事拘留期限是多久,刑事拘留的程序是什么
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政府征地賠償常識
2021-01-27長期公款私存違法嗎
2020-11-12欠錢的違約了保證人要提前承擔責任嗎
2021-02-28解除合同的條件是什么,解除合同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09離婚后探視權的時間規定
2021-01-19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2020-12-08合同中隱藏小字算是欺騙嗎
2021-03-03建筑施工強制性規范有哪些
2020-11-16二手房中介機構應具備的條件
2021-01-24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如果公司倒閉不同意調離其他崗位有賠償嗎
2020-12-20勞動者未提前30天通知離職合法嗎
2020-12-21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勞動中受了傷該如何賠償呢?
2021-03-09深圳補交社保勞動仲裁能補幾年
2021-02-04臨時工沒簽合同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6如何簽訂保險合同,怎么看懂保險合同
2020-11-20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新辦法提醒: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該注意什么?
2021-03-21農房保險理賠多久過期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