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權是不是屬于故意犯罪的一種
在實踐中債權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過失造成的,如果是故意侵犯他人權利的,構成犯罪的,屬于故意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二、侵權行為的具體類型
侵權行為一般是指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人身,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行為人雖無過錯,但法律特別規定應對受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侵害行為,也屬于侵權行為。
從構成要件區分,侵權行為可分為一般侵權行為與特殊侵權行為。
一般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有過錯直接致人損害,因此適用民法上的一般責任條款的行為。這是最常見的侵權行為,例如行為人故意損壞他人財產,故意損傷他人身體等。特殊侵權行為指行為雖無過錯,但他人的損害確系與行為人有關的行為、事件或特別原因所致,因此適用民法上的特別責任條款或民事特別法的規定應負民事責任的行為。
《民法通則》規定了以下幾種特別侵權行為:
(1)國家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
(2)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
(3)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
(4)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
(5)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底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
(6)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
(7)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
侵權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包括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客觀要件指要有侵權損害事實,加害行為的違法性,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主觀要件指行為需有行為能力,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對于特殊侵權的民事責任,則實行無過錯原則。即不管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只要其行為造成損害結果的,均要承擔民事責任。
三、故意犯罪的認定標準
第一,要將犯罪故意與一般生活意義上的“故意”相區別。犯罪故意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特定內容,具體表現為對自己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結果的認識持希望或放任態度。一般生活意義上的“故意”只是表明行為人有意識地實施某種行為,但不具有上述犯罪故意的內容。例如,行為人在黑暗處實施盜竊行為時,為了物色盜竊對象而劃火柴,結果造成火災。在一般意義上說,劃火柴的行為顯然是“故意”的;但行為人在劃火柴時并沒有認識到可能發生火災,或者已經預見但輕視能夠避免,并不是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結果發生,因而不是刑法上的犯罪故意。再如,行為人面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實施正當防衛時,在一般意義上說是“故意”的,但它決不是刑法上的犯罪故意。因此,司法工作人員不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將一般意義上的故意認定為刑法上的犯罪故意。
第二,要將犯罪故意與單純的認識或目的相區別。故意是認識因素與意志因素的統一,因此,既不能用意志因素代替故意,也不能用認識因素代替故意。用“具有……目的”代替故意,或者認為“認識到違反規章制度時是故意”,都是不妥當的。前者會縮小故意的范圍,后者會擴大故意的范圍。因為間接故意沒有追求犯罪結果的目的,用目的代替故意可能將間接故意排斥在故意之外;認識到行為違反規章制度,并不表明行為人一定認識到了危害結果發生,更不表明行為人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結果發生,故“認識到違反規章制度時是故意”的觀點,會將過失心理歸入故意。因此,司法工作人員一定要牢記故意是認識因素與意志因素的有機統一。
第三,要將總則條文規定的“明知”與分則條文規定的“明知”相區別。刑法總則規定犯罪故意的認識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刑法分則某些條文對犯罪規定了“明知”的特定內容。這兩種“明知”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刑法總則上的“明知”是故意的一般構成因素,刑法分則上的“明知”是故意的特定構成因素;只有具備分則中的“明知”,才能產生總則中的“明知”;但分則中的“明知”不等于總則中的“明知”,只是總則中的“明知”的前提。例如,刑法第312條規定的有關贓物的犯罪以明知是犯罪所得贓物為成立條件。行為人明知是贓物,然后才能明知自己行為的危害性質與危害結果;如果不明知是贓物,則不可能明知自己行為的危害性質與危害結果;如果行為人明知可能是贓物,則意味著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是窩贓、購贓、轉移贓物或銷贓行為、自己的行為可能產生妨害司法活動的危害結果,倘若行為人放任該結果的發生,便成立間接故意。因此,當分則規定以“明知”為要件時,也不排除間接故意的可能性。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侵權是不是屬于故意犯罪的一種”問題進行的解答,在實踐中債權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過失造成的,如果是故意侵犯他人權利的,構成犯罪的,屬于故意犯罪。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2軍婚離婚會調解嗎
2020-11-17國有公司出資成立的公司是什么性質
2021-03-24什么是公司增資糾紛
2020-12-12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期限
2021-01-13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簽訂了勞動合同跟是否在試用期內有關系嗎
2021-03-07未簽訂勞動合同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1-12私人老板欠工資如何要
2020-12-16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快速理賠定損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0-11-21汽車浸水保險如何賠?
2021-01-10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1-01-10宅基地房屋要補繳土地出讓金嗎
2021-02-02劃撥土地上房產證到期怎么辦
2021-01-27如何確定土地流轉之前的土地經營權
2021-02-12公租房拆遷補償款如何確定
2021-02-17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與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