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不避免的遇上各種民事糾紛,很多人會選擇用法律來說話,選擇請侓師幫自己訴訟,于是現在存在著大量的民事訴訟案件,那么我們對于民事證據質證了解嗎?今天,小編就民事證據三性如何質證為大家進行介紹。
一、如何組織證據:
1、方法
圍繞訴訟請求展開程序及實體的證據清理,對照法律進行分析、判斷,確定證據是否提交。這里有個分析篩選的過程,有的案件很復雜,雙方間交易時間長,有時就糾紛寫過一系列的會議紀要等,這就要求律師要圍繞訴訟請求的主題,從這些材料中分析篩選出對我方有利的證據來。不要將不利于我方的證據提交給法庭。特別是作為原告的律師應當充分重視的問題。作為原告律師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證據,分析證據,補充加強證據,不可犯這種低級錯誤。
2、形式
證據清單的形式。格式要求:標題寫明是***與***間***糾紛案件原告(被告)證據清單。如是被告的,寫上法院的案號。下面是一個表格,內容包括:證據編號、證據名稱、證據來源、頁數、份數、復印件/原件、證明內容。有的時候是幾個證據證明同一個事實,可以編為一組,共同證明一個事實(如合同、交貨單、發票等均證明雙方間合同關系、發生金額的事實。)這里我要強調的是,證明內容要條理分明,有時一個證據不光證明一個事實,對于證明的多個事實應當寫明,采用1、2、3、的形式,以便讓審判人員一看就清楚。如約定管轄的貨款支付糾紛的案件,合同這個證據,特別要寫明:1、雙方間**合同關系;2、合同約定的付款時間與方式是什么;3、合同約定由**法院管轄。至于順序問題,我個人覺得應當是:主體證據(包括變更的)-----事實證據(時間先后發生的先后順序或按訴訟請求來提交)------其他程序證據(如管轄)。
3、庭審中如何舉證
當庭向法庭講明這時提供的是證據清單中的第幾組證據,這組證據有幾份證據,具體名稱是什么,證明什么內容。如第一份證據是雙方于*年*月*日簽訂的什么合同,合同第幾條約定付款方式及時間是什么等。關健內容還是要提請法庭注意的,切不可在法庭上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在庭前均應將所有證據的原件按順序擺在桌子上了。
二、如何進行質證(對對方的證據發表意見)
1、質證準備
收到對方的證據后,應當與當事人緊密溝通,就對方提交的證據形成質證觀點,主要圍繞證據的三性(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進行。詢問當事人這些證據是否存在、真實?對我方不利的證據有否可以否認的可能?比如說傳真。這個過程同樣應當慎重,同時有否證據可以反駁對方的這些證據。同時,對于復雜的案件,我個人覺得還是要求逐一對對方的證據提出的質證意見形成文字,類似于我們的證據清單一樣,以便開庭過程中有所準備,在庭審后可以根據庭審情況的變化作修正,在提交代理詞中一并提交給法庭。同時,應當及時與承辦審判人員聯系,詢問對方的舉證期限何時屆滿,屆滿前有否補充證據等。
2、質證技巧
總的一個原則是圍繞著“三性”進行。首先要聽清楚對方在提供這些證據所要證明的內容。緊緊圍繞對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關聯性開展開質、辯、驗、判。逐一識別、判斷。就證據來源形成是否合法、與訴求的關系、有否完全質證、是否可用推定等發表綜合意見:
(1)原件/復印件;
(2)證據的來源是否合法;
(3)證據是否存在瑕疵、偽造的痕跡;
(4)證據本身內容上是否矛盾;
(5)證據與本案是否存在關聯性;
(6)證據是否能達到對方所說的證明目的;
(7)證據是否與無需舉證的事實相違背。如:某人生日為67年2月29日,而67年是沒有2月29日的。
詞語表達有:“這份材料真實性無法確認,這份材料與本案不具有關聯性,這份證據無法達到對方所說的證明目的,這份證據來源不合法”等等。
當然每個證據的質證意見均應從三性著手,質證意見要有層次感,要有條理:1、2、3、首先是合法性的確認,其次真實性,最后是關聯性。也可以從形式到內容進行表述。但是,要注意:觀點要鮮明,不要含糊其辭。
3、對日常常見的一些證據的質證內容:
A、公證書:公證是有地域管轄的;《公證法》第二十五條,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辦理公證,可以向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行為地或者事實發生地的公證機構提出。超出管轄的公證書效力是有問題的。公證只能證明簽字行為是真實的,不能證明行為的真實意思表示,也不能證明待證行為是合法的。待證事實與行為是否合法有效,應當依據法律判斷。公證書中如證明待證事實合法有效或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等內容,應當是違法的。
B、鑒定報告:是誰委托鑒定的?鑒定機構及人員的資格證書有沒有?委托的材料是什么?鑒定的依據?鑒定的過程?這里要注意的是:鑒定的檢材有否雙方封存,所鑒定的東西是不是雙方爭議的東西。如公章,一個單位如有二個公章如何鑒定,如紡織品的鑒定,單方鑒定怎么能確定所提交的樣品是雙方爭議的產品。
C、傳真件:傳真件非原件,不可單獨作為證據。確定是否發出的證據,哪個電話,這門電話的所有人及通話清單有否?只有有其他證據相佐證的情況下才可作為證據使用,通過一系列傳真和其他書面證據能夠證明其連續性的,特別是雙方互有傳真往來彼此是相互銜接的,足以認定傳真件的真實性并具有證據效力。所以我方如是接收方,如證據對我方不利,我方可以否認收到傳真。
D、錄音錄像資料:材料中的雙方是誰?除非是提供方的資料中顯示的是對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權人的意思表達,否則,一旦資料中人員不出庭,就無法確定資料的真實性。所以資料中的主體問題。另外要審查的是錄音錄像資料有否剪接或拼湊的痕跡。
E、證人證言:在獲得證人名單后,應與當事人溝通,證人是否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了解案件事實、是否與雙方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否有人做工作來作證。質證時應就下列問題詢問:利害關系;是否主觀判斷;內容是否不肯定;內容是否與現有雙方認可的證據相沖突。當然詢問證人是個技巧問題,后面論述。
F、補強證據:補強證據規則,是指法律規定,因某一證據的證明力較弱,不能將其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只有在其他證據以佐證方式對其證明力給予補充、加強的情況下,法院才能將該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的規則。《證據規定》第六十九條明確了補強證據規則的適用范圍,即只有在下列五種情況下才能適用該規則:
1、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2、與一方當事人或者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3、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4、無法與原件、原們核對的復印件、復制品;
5、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所以如對方提出此外的所謂補強證據,可以予以否認。律師在整個庭審過程中,都應當全神貫注,不僅應聽明白審判人員的每一次發問內容,而且更應認真傾聽對方的發言,并注意觀察這些發言對審判人員的影響。在認真的傾聽和觀察中敏銳地捕捉到對方發言中的破綻,有針對性的找準自己的進攻方向。今天,小編關于民事證據三性如何質證的介紹到此結束,更多法律知識歡迎咨詢律霸。
如何交換民事證據
民事間接證據如何運用
民事證據的傳來證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認定期限一般是多少天
2021-01-31哪些情況不能辦理再貼現
2020-12-26口頭承諾能判凈身出戶嗎
2021-02-16購入固定資產是否交納印花稅
2020-11-08治安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07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民事訴訟調解與不調解的區別
2020-12-30交通事故導致舊病發作怎么賠償
2021-01-12如何查出房子有無抵押
2021-02-05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提高注冊資本嗎
2021-03-13陷入套路貸房產被騙過戶怎么辦
2021-03-11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沒有登記的不動產抵押合同有效嗎
2020-11-17繼承的方式有哪幾種
2021-02-15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定期壽險的保險期限有多久,定期壽險適宜哪些人群
2021-01-17員工意外險怎么做賬
2021-01-02保險合同多久沒有交保費合同會終止
2021-01-28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舉證責任時怎樣劃分的
2021-03-03人身保險可不可以重復理賠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