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傷害到什么情況構成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他人,若致人輕傷以上,則構成故意傷害罪。若致人輕微傷,則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
法律依據:《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是否構成故意傷害罪如何判斷
判斷故意傷害他人是否構成犯罪,重點應把握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行為的界限。
故意傷害,是指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人體組織完整性的破壞,一種是對人體器官機能的損害。而一般的毆打行為,通常只造成人體暫時性的疼痛或神經輕微刺 激,并不傷及人體的健康。當然,毆打行為不傷及人體的健康并非絕對,而只能是相對而言的。例如,朝人鼻子打一拳,有可能造成鼻青臉腫的后果;用手撕一下,也可能造成表皮損傷。但這種行為都不屬于犯罪,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而只能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行政處罰。
需要指出,有時毆打行為與傷害行為在外表形式及后果方面沒有什么區別。例如拳打腳踢,有時只造成輕微疼痛或一點表皮損傷、皮下出血,有時則可能造成傷害甚至死亡。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甄別行為人的行為的性質呢?不能僅以后果為標準,則不能簡單地認為,造成傷害他人身體甚至死亡結果的就是故意傷害罪,而沒有造成傷害的就是一般毆打行為。
而應符合全案情況,考察主觀客觀各方面的因素,看行為人是否具有傷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傷害他人,還是只出于一般毆打的意圖而意外致人傷害或死亡。司法實踐中尤其應當注意的是,不能把凡是打一拳、踢一腳造成后果的行為都認定為故意傷害罪。
因此,在區分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時,既要考慮行為是否給人體組織及器官機能造成了損害,又要考察損害的程度。
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必須是非法進行的,如果某種致傷行為為法律所允許,就不能構成故意傷害罪,如造成傷害,醫生對病人截肢治病等。在一般情況下,對被害人造成的損傷是輕傷還是輕微傷,決定了對加害人應否追究刑事責任,應否認定為故意傷害罪。輕傷害與輕微傷害區別的主要標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自行修復。
輕微傷構成故意傷害罪嗎?
故意傷害罪的賠償范圍和數額
故意傷害致人輕傷怎么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基層干部沒有依法辦事怎么舉報
2020-12-25公司法人變更的費用要多少錢
2020-11-23打人致輕傷一級判什么刑2019年最新規定
2020-11-24指定管轄的黨紀處分怎么辦
2021-01-27挖黑礦老板不給工資怎么辦
2020-11-08沒有以夫妻名義同居構成重婚罪嗎
2020-12-06不可撤銷的擔保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24治安管理處罰需要立案嗎
2021-03-02勞動爭議管轄異議
2020-11-29勞動爭議調解的程序
2021-02-16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定
2021-01-12投保人主的需明消費存在什么問你題呢
2021-01-05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是否可以拒賠
2021-03-21什么才算意外傷害
2021-02-26保險違約如何去防范
2020-12-25被車撞了出院再入院保險公司會報嗎
2020-12-29保險法解釋二的出臺,對司法實踐更具有操作性了
2021-03-22被保險人的權利
2021-02-05什么叫不足額投保?其后果是什么?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