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梁園區(qū)律師 ? 瑞安市律師 ? 撫松縣律師 ? 隴川縣律師 ? 民勤縣律師 ? 平遙縣律師 ? 涉縣律師 ??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行為,屬于搶劫犯罪中比較嚴重的行為,根據(jù)《刑法》中的規(guī)定,此時對行為人的起刑點為10年有期徒刑,而最高則可以判處死刑。因此,現(xiàn)實中對這樣行為的認定就是十分嚴格和有必要的。那究竟該怎么認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呢?請跟隨律霸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怎么認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
公共交通工具承載的旅客具有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特點。根據(jù)《搶劫解釋》第二條規(guī)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主要是指在從事旅客運輸?shù)母鞣N公共汽車、大、中型出租車、火車、船只、飛機等正在運營中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上對旅客、司售、乘務(wù)人員實施的搶劫。在未運營中的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上針對司售、乘務(wù)人員搶劫的,或者在小型出租車上搶劫的,不屬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
二、入戶搶劫如何認定
根據(jù)《搶劫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認定入戶搶劫時,應(yīng)當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1、戶的范圍。戶在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現(xiàn)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與外界相對隔離兩個方面,前者為功能特征,后者為場所特征。一般情況下,集體宿舍、旅店賓館、臨時搭建工棚等不應(yīng)認定為戶,但在特定情況下,如果確實具有上述兩個特征的,也可以認定為戶。
2、入戶目的的非法性。進入他人住所須以實施搶劫等犯罪為目的。搶劫行為雖然發(fā)生在戶內(nèi),但行為人不以實施搶劫等犯罪為目的進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戶內(nèi)臨時起意實施搶劫的,不屬于入戶搶劫。
3、暴力或者暴力脅迫行為必須發(fā)生在戶內(nèi)。入戶實施盜竊被發(fā)現(xiàn),行為人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脅迫行為發(fā)生在戶內(nèi),可以認定為入戶搶劫;如果發(fā)生在戶外,不能認定為入戶搶劫。
(一)入戶搶劫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yīng)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1月22日
第一條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一)項規(guī)定的入戶搶劫,是指為實施搶劫行為而進入他人生活的與外界相對隔離的住所,包括封閉的院落、牧民的帳篷、漁民作為家庭生活場所的漁船、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進行搶劫的行為。
對于入戶盜竊,因被發(fā)現(xiàn)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應(yīng)當認定為入戶搶劫。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05-06-08實施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yīng)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1月22日
第二條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二)項規(guī)定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既包括在從事旅客運輸?shù)母鞣N公共汽車,大、中型出租車,火車,船只,飛機等正在運營中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上對旅客、司售、乘務(wù)人員實施的搶劫,也包括對運行途中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攔截后,對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員實施的搶劫。
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的犯罪都是有多個量刑幅度的,針對不同的犯罪情節(jié),當然就要在不同的幅度內(nèi)進行處罰。對于搶劫犯罪而言,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就屬于其中比較嚴重的行為,因此《刑法》中給予的處罰也是比較重的。
持槍搶劫殺人案如何定罪處罰
團伙搶劫打傷民警如何定罪?
入室搶劫罪量刑標準是多少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行政案件辦理期限
2021-03-03人事爭議的組織機構(gòu)有什么
2020-11-15老年人沒有生活來源怎么辦
2021-02-14立約定金未簽訂合同可以返還嗎
2020-11-17先予執(zhí)行的適用范圍
2020-12-04怎樣擬定婚前協(xié)議才會有效
2020-11-13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哪些財產(chǎn)可以被繼承?
2021-02-05用人單位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主張勞動者支付違約金
2021-03-10事業(yè)單位解聘經(jīng)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勞務(wù)外包協(xié)議書
2020-12-20不能投保貨物運輸保險的物品
2021-03-2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保險費糾紛案
2020-11-25物保法律如何規(guī)定的呢
2020-12-11保險公司敗訴承擔訴訟費是否合法
2020-12-14人身保險費率是什么意思
2021-02-22保險公司不認拖車費怎么辦
2021-01-31出險和理賠時要注意什么
2021-01-25保險索賠的四個要點
2021-02-26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2)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