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無限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仍然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單純理解刑法條文是不行的,司法實踐中,公檢法出于各種原因,很難認定殺人者是正當防衛,除非證據非常確實充分,一般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否則死者家屬會不停的上訪鬧訪。
犯罪構成
1、過失犯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自然人不能成為本罪主體。年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由于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知識水平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和認識能力、對自身行為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的認識,都有一定局限性,所以,他們是限制行為能力(含責任能力)人,因此,法律上不要求他們對過失行為負刑事責任。
2、過失犯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結果抱有過失的心理狀態,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主觀上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應當預見是法律對行為人實施某種有意識的行為時,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結果的主觀認識上的要求。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已經預見,但卻輕信能夠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
3、過失犯罪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生命權是自然人以其生命維持安全利益為內容的人格權。剝奪他人生命權的行為,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均具有社會危害性,應受刑法打擊。本法第232條規定故意殺人罪。本條規定過失致人死亡罪。
4、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因過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為。構成本罪,客觀方面必須同時具備三個要索;
(1)客觀上必須發生致他人死亡的實際后果。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為人必須實施過失致人死亡的行為。
(3)從行為人的過失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必須具有間接的因果關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為人的行為造成的。
認定過失殺人的時候如果想要了解相關的法律問題,可以找律霸網專業律師提供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傷殘故評定要多久
2021-01-31常年法律顧問服務合同范本
2021-01-27輕傷案件找個律師收費方式有哪些
2021-01-11違規領取失業金如何處罰
2021-02-18贈與合同已經完成能否撤銷
2021-03-20勞動關系轉移是什么意思
2020-12-07夫妻間冷暴力違背婚姻法嗎
2021-02-09學生在學校發生碰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終止勞動合同必需簽訂協議嗎
2021-03-22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聘用協議書的區別
2021-01-10星期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合法嗎
2021-01-22團體意外險受益人可以是單位嗎
2021-01-30兩歲小孩被撞輕傷住院四天保險公司一般陪多錢
2021-03-23保險公司可以以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拒賠嗎
2021-02-09保險代理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3-04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
2020-12-17土地出讓金的的返還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