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和諧以及建設離不開法律的約束,對于觸犯法律規定的人或者單位,國家會給予嚴厲的處罰,以此來警告人們。不僅僅是為了約束公民的行為,同時也是保障公民的權利。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講解有關沒有單位犯罪的罪名的標準是什么?
一、沒有單位犯罪的罪名是什么
在我國關于沒有單位犯罪的罪名的事件以下面幾點為標準判斷:
1、刑法、刑訴法及司法解釋均沒有“雇傭犯”的解釋,只有主、從、脅從之分。
2、要看犯罪的主客觀要件,即是否明知是違法犯罪行為而有意去做。
3、區分主、從要按刑法規定執行,而不應從獲利大小考慮。
二、什么是單位犯罪
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單位犯罪自首是以單位犯罪為前提的,沒有單位犯罪,就不可能有自首問題的研究。
單位犯罪早在17世紀英國的《刑法》中就有規定,我國1987年1月22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在我國刑事立法史上首開了規定單位犯罪的先河。1997年《刑法》首次在我國的刑法典中規定了單位犯罪,主要集中在刑法總則的第三十條和第三十一條以及分則的相關部分。
研究單位犯罪自首,就必須正確界定單位犯罪的概念,并對其特征加以分析。
我國《刑法》 對單位犯罪只是從犯罪主體范圍方面進行了描述,而從概念揭示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來看,這遠沒有揭示單位犯罪概念的深刻內涵,但同時它又為單位犯罪的理論研究及其實踐探討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正因為如此,學理界關于單位犯罪概念的學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三、特征、
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單位犯罪必須是在單位主體的意志支配下實施的;
單位犯罪必須由刑法分則或分則性條文明確規定。對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我國刑法對單位犯罪的處罰以雙罰制(即對單位和單位直接責任人員均處以刑罰)為主,以單罰制(即只處罰單位直接責任人員)為輔。
單位故意犯罪的集體意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決策主體體現出來的。判斷犯罪行為是否體現了單位的集體意志,需要看犯罪行為是否經單位負責人決定,否則,無法形成一個單位的犯意。但是,也不能簡單的認為,負責人做出了的決定,就可以認定為單位犯罪的意志,這是要具體分析的。
單位犯罪會根據其性質的嚴重情況來判定法律責任,而本文要點沒有單位犯罪的罪名,就為我們很好地詮釋了這一事件。總得來說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公民,是非常重要的。以上解答希望大家滿意,如有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大家前來咨詢。
如果發生了單位犯罪,對于法定代表人在哪些罪名中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不認定為單位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如何斷定是單位犯罪,單位犯罪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
2021-02-28征地協議書無效可以起訴嗎
2020-11-22一般保證期限
2021-01-21什么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1-01-24幾年的交通事故還能重新訴訟嗎
2021-03-01交通事故占據七成的主責任方如何賠償
2021-02-08合同違約責任怎么寫
2021-02-07公交車下客時人被撞責任認定標準
2021-02-25中國人和外國人辦理結婚證登記如何辦
2021-02-27公款轉賬時間限制嗎
2021-03-02合同糾紛是否能提起侵權之訴
2021-02-03上海房產繼承糾紛案
2021-02-04聘用顧問需要遵循勞動法嗎
2021-01-10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人身意外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12-19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1-03保險合同的成立需要具備哪些
2021-01-30企業財產保險合同指的是什么
2021-01-11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保險利益的內容有什么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