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大多數人的權益不受侵害,刑法應運而生,在刑法中規定了多種罪行,不同的犯罪行為的處罰規定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的。根據相關刑事法律條文,我們可以看出,對于那些犯罪情節嚴重的情形,人民檢察院一般會判處犯罪行為人以死刑,那么,具體來說,死刑刑事政策是怎樣規定的呢?
一、死刑的刑事政策是什么
我國的刑事政策是:既保留死刑又堅持少殺
1、死刑適用條件的限制:刑法48條規定,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2、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刑法49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和審判時懷孕的婦女和年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審判時懷孕的婦女包括審判時和羈押時懷孕的婦女,也包括在審判時和羈押時流產的婦女。
3、死刑適用程序的限制:刑法48條2款,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4、死刑執行制度的限制:刑法48條規定,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兩年執行。緩刑期間有犯新罪并且是故意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才能判處死刑。
5、刑法分則的限制:
(1)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規定了死刑;
(2)在規定死刑的犯罪中,都以情節特別嚴重,后果特別嚴重作為死刑的判決的條件。
二、死刑的積極作用有哪些
死刑,依據法律相關規定,是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賦予的權力,剝奪一個犯人生命的刑罰,是最古老也是最嚴厲的刑罰。
死刑對罪大惡極、嚴重危害他人和社會安全的犯罪分子予以處決,在嚴懲犯罪者、威懾和教育有犯罪企圖者,安撫受害者遺族、保護公民的各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以及人類倫理道德底限等方面,擁有特殊作用,其效果也非常顯著。在各類階級(或私有制)社會,作為法律體系的一部分,它必然將像法庭、監獄、警察等國家機器一樣,擁有長期存在的合理性。
適用死刑的罪名(不同國家以其具體規定為準):謀殺、叛國、嚴重的故意傷害、強奸、暴力搶劫、劫持、綁架、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情節極其嚴重的各類普通刑事犯罪、數額巨大的貪污受賄等。
我國刑法中規定死刑刑事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減少乃至防止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從我國的法制史來看,死刑的發展是較為曲折的,從以往的腰斬等酷刑,到緩刑制度的發生,再發展為如今的各種死刑適用的限制性條件的誕生,可以看出,死刑的適用也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
販毒多少克判死刑?
死刑復核程序中律師有什么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過錯認定要求有哪些
2020-12-31簽諒解書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5哪些房產糾紛可向法院起訴
2021-02-13離婚夫妻債務分割的法律認定
2021-02-08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撫恤金第二順序是等額繼承嗎
2021-03-18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公司合并需要重新簽合同嗎
2021-02-15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員工擅自離崗怎么處理
2020-12-04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4商業車險保單系數是什么
2020-11-26健康保險事業部應當持續具備什么條件
2021-01-07尾燈噴熏黑膜被追尾了保險會賠嗎
2021-01-06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保險理賠誤工費標準
2020-12-11被保險人法律地位研究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