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是否給房主和新的承租人帶來經濟損失,及經濟損失數額。不一定就是民事案件,如果房東不予追認,轉租協議無效,造成他人損失的轉租人應當賠償。
這里需要明確的是合同詐騙是屬于刑事案件,現在一般的合同糾紛,不一定就會構成刑事的案件。民事欺詐行為,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一方當事人故意以不真實情況為真實的意思表示,使對方陷于認識錯誤,從而達到發生、變更和消滅一定民事法律關系的不法行為。
它與合同詐騙罪的相同點是:兩者都發生在經濟交往活動中,都有明確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的合同存在,根據法律規定,都屬于無效經濟合同;兩者在客觀上都采用欺騙方法,包括捏造事實、歪曲事實和隱瞞事實真相等,意圖使對方陷入錯誤:兩者都是在故意的心理狀態下行“騙”,不存在過失問題;行為人都可能對特定的財物處于不法占有狀態,即非法占有對方按合同規定能交付的“標的物”。
兩者的區別是:首先主觀目的不同。這兩種行為故意內容不同。民事欺詐行為的當事人采取欺騙方法,旨在使相對人產生錯誤認識,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行為,然后通過雙方履行該法律行為謀取一定的“非法利益”,其實質是牟利:而合同詐騙罪雖然客觀上可引起他人一定民事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但行為人并沒有承擔約定民事義務的誠意,而是只想使對方履行那個根本不存在的民事法律關系的“單方義務”,直接非法占有對方財物。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合同詐騙罪是以直接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為故意內容,而民事欺詐則是通過雙方履約來間接獲取非法財產利益。
其次是客觀方面不同。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A.在行為方式上,合同詐騙罪都是作為;而民事欺詐行為則不僅表現為作為,還有相當一部分表現為不作為。B.從欺詐的程度看,合同詐騙罪中的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已達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由刑法來調整;而民事欺詐行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虛構事實或隱瞞事實真相,但其欺詐行為仍在一定的限度內,而仍應由民事法律來調整。C.從欺詐內容看,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根本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實際行動;而民事欺詐行為中仍有民事內容的存在。D.從欺騙的手段看,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意圖利用經濟合同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總是千方百計的冒充合法身份,如利用虛假的姓名、身份、空白合同書,虛假的介紹信和授權委托書等,以騙取對方的信任使行騙得逞;而民事欺詐行為人一般無須假冒合法身份。
此外,受侵犯權利的屬性不同。合同詐騙罪侵犯的是財物所有權,作為犯罪對象的公私財物,并未充當經濟合同設定的權利、義務的體現者,始終是物權的體現者;而民事欺詐行為侵犯的則是債權,即作為侵犯對象的公私財物,是已經進入經濟合同設定的生產、流通領域的權利義務的體現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我國法律關于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規定
2021-01-08什么樣的合伙財產可以質押
2020-12-14監視居住可以見家屬嗎
2020-11-19二審是不公開審理嗎
2021-01-24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是多少
2021-03-02老婆出軌可以離婚嗎
2021-01-22自建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1-02-08法院可以凍結失業人員經濟補償金嗎
2021-02-25試用期離職主管不同意怎么辦
2020-12-05員工簽訂七天無工資試用期是否合法
2021-01-12公司稱已繳納社保卻未交如何處理
2020-11-08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別
2021-01-29財產保險的概述與原則分別是什么
2021-02-10保險公估人指的是什么
2021-02-10人身保險監管什么意思
2021-02-07該案中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0飆車致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賠
2020-11-22追尾責任認定保險理賠誤工費
2020-12-25劃撥土地轉讓時補交土地出讓金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08土地轉讓流程,在農村是怎樣的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