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證朋友自殺是否構成犯罪
如果當事人想自殺,并告知其朋友,并要求其提供安眠藥,其行為屬于間接故意殺人,應承擔刑事責任;如果其朋友不知道他要自殺,為其提供了安眠藥,不負刑事責任,頂多是違反國家控制藥品規定,承擔相應行政和民事責任。
一、沒有法定救助義務的,不構成犯罪,但有可能承擔民事責任。
有法定義務而不救助的,或構成故意殺人罪。
二、依據刑法相關規定及理論,法定救助義務情形主要有:
1、危險源
先行行為導致危險產生的,例如,你家養大型犬,然后你養的狗咬人,你就有救人的義務,你不救,就涉嫌故意傷害罪。
開車違章駕駛不小心撞到人了,就有救助的義務,不救跑了人死了。就涉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2、特定關系
例如,醫生與病人,消防員與火災中的被害人,游泳場的救生員與游泳者等;
負有救助監督關系的,如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幼兒園阿姨與小朋友等這種的,是有救助的義務的。
3、特定領域的監管者
有人在馬路上自殺,你作為一個路人,不救助,不構成犯罪。(你對馬路沒有監管的權力與義務)
如果有人在你家里自殺,你旁觀不救助,可能構成犯罪。(家是你的地盤,有監管的義務)
有人在公園里自殺,公園的保安看到了不救助,可能構成犯罪。公園里的游客看到了,不救助,游客不構成犯罪。(公園的保安是公園的監管者,游客不是監管者)
但上述情形是否構成犯罪,必須要有相關證據佐證,并由法官進行綜合判定。
二、間接故意殺人罪
實施的行為在主觀上是屬間接故意,還是過于自信的過失。所謂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引起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而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可以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過失犯罪的主觀心理態度。
有法定義務而不救助的,或構成故意殺人罪或者間接故意殺人罪,如果有人在你家里自殺,你旁觀不救助,可能構成犯罪,如果其朋友不知道他要自殺,為其提供了安眠藥,不負刑事責任。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黨內處分有什么種類及期限
2021-01-16房屋安全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1-02-24公司減資未通知債權人怎么辦
2021-02-21醫療官司訴訟技巧有哪些
2021-02-21二十年訴訟時效期間可以延長嗎
2020-12-31刑事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1不離婚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5合同生效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3-04三方之間買賣合同糾紛怎么認定
2021-01-16涉及刑事案件怎么處理?
2020-11-08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05二手房中介機構應具備的條件
2021-01-24公司搬遷可以和孕婦解除合同嗎
2021-03-14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單位的工傷意外險能賠多少錢
2021-01-23如何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
2021-02-15專家提醒: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6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