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社會組織什么情況下可以成為實施行政許可的主體?
律師回答:
社會組織什么情況下可以成為實施行政許可的主體?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三十七條對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十一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十二條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四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并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四十四條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并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裁定停止執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第四十五條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
第四十七條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
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保障性住房做抵押貸款嗎
2021-01-21執行令下達后才能探視嗎
2021-03-17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安置房還沒辦房產可以贈與嗎
2021-02-23勞動爭議案件最多能賠償幾年
2020-11-19人身意外險能稅前扣除嗎
2021-03-22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保險提醒、說明義務嚴格,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標準是什么
2021-02-10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買了不計免賠為什么不能全賠
2021-03-24保險合同有哪些基本分類
2020-11-22保險報案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1-02-21保險合同違約金有多少
2021-03-26中國境內的法人和其他組織辦理境內保險的程序是如何
2021-02-03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0-11-21車險理賠注意事項
2020-11-13國際貿易貨物運輸與保險
2020-12-01夫妻車相撞到底承保保險公司能不能免責?
2021-01-20如何讓保險索賠變得容易?
2021-01-07